上大学网 > 人事培训 > 正文

师徒传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现代中国职场,有一个很普遍的怪现象:大多数企业不喜欢培养人,喜欢让别人培养后自己拿来就用!用现成的有经验的,老练的,不用新手!而且原因都是:培养一个又走了,培养一个又走了,我们承担不起!这里的培养可能包括各种方式,有的很可能就是一些简单的程序化的培训。人才流失大的结果变成了公司不愿培养新人的理由!企业希望社会培养,新人连入职的机会都没有,这个社会变得如此的不可理喻和荒唐!大学生新人们,刚出校门,哪来的经验?每个企业都不愿承担培养新人的责任,又如何向社会索取?鸡不愿生蛋了,如何又能孵出生蛋的鸡?怪圈越陷越深!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诺大的抱怨场,企业抱怨员工,员工抱怨企业,人人抱怨社会!“急功近利”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标签!浮躁就成了社会的性格!

的确,刚出校门的学生是有他们的先天不足,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更应该为他们提供成长成功的舞台,这样的舞台应该是关爱尊重和欣赏的,给天才一定的土壤,让他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成长成熟,为社会提供新鲜感恩的气氛,而不是过高的期望,不切实际的要求!

我很感激,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还管分配,那时候国有企业里很有人情味,我们第一年下基层的时候,都有师傅带我们,手把手的教我们成长,那些师傅大多都是有很多年职场经验的老手,往往在处理问题时有很多过人的技巧和智慧,跟他们入职,很容易避免走弯路!只要你能勤奋并有一点进取心,很快就能熟悉业务,甚至脱颖而出,变得出类拔萃!

从学徒开始的职业培训模式,在那个时代,是保证企业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的重要而有效的武器!那时候,人才是相对比较长久的属于企业的,如果不这样,也没办法从市场中找到企业临时需要的人。企业没有向社会索取的机会!也没有白培养的担心!

但是,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为社会培养了人才,才可能从社会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回报!光要不给,人才如何生生不息?对大家都是公平的,假如每个企业都像过去师傅带徒弟时代一样培养新人,每个企业必然会在市场中的得到很多优质的人力资源,反之,大家都会在恶性循环的怪圈中蹉跎岁月!

谁先敢于负起这样的责任,谁就是社会的福音!是时代进步的楷模!可喜的是,我们有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慢慢在师徒传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尝到了甜头!显然,这样的公司胸怀是广阔的,眼光是长远的!美丽新世界是由他们来开创的!

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的封面文章《师徒制的回归》就是针对这个问题阐述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对于一些专业服务公司,由于专业人员往往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成就欲,他们无法容忍标准化的辅导计划,所以需要一个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制提供建议的“师傅”。这些资深的“师傅”能够亲自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具体实用的反馈意见。

这种观点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师徒制度的文化传承,无论是官僚体制、学问授业还是手艺传承,都秉承着师徒传承的传统。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这种优秀传统受到了很大冲击,很多企业都喜欢用现成的人才,相互挖角成为一种风气,并催生了“猎头”这个行业。由于流动性增加,企业家也很难和这些职业经理人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不过,中国还是有一个很好的案例,这就是赵本山。他没有像中戏那样培养出一批明星,而是用适合自己认知和控制范围内的江湖异士。他带的徒弟,一个个都带有某种“非典型”的特点,以前都属于主流社会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人。但正是这些人,很好地传承了赵本山的喜剧特点,并缔造了一个很难被复制的娱乐帝国。

我们呼唤师徒制度的回归。因为这不仅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而且有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唤醒企业的社会良知,让刚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们迎来一个充满温情和关爱,不再恐惧和忧郁的职场*!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