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企业文化 > 正文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以人为本是前提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集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风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广泛而深远的,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不仅是对进一步改革的部署,同时更是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创新,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基础,其集中表现在“一个飞跃”、“两个同步”、“三个基本层面”和“五位一体”的布局中。

  “一个飞跃”是指从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笼统的以人为本到具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转变。十八大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拓展。以往企业文化实践中,由于缺乏具体的内涵引导,“以人为本”往往被曲解,忽略了员工的尊严,限制了员工自由发展。

  十八大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人本思想的飞跃,是对企业文化中传统民本思想的纠正,从根本上确立了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

  在中国原有的企业文化理论中,常常是把人本思想与民本思想混为一谈的,尤其在实践中更多地体现出的则是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的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目标是个人无条件服从整体前提下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协调。而人本思想强调的则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前者的民是一个整体,是抽象的人,而后者的人则是个体的具体的人,前者是服从与等级关系,后者是平等与合作关系。

  这一转变是从整体的阶级关怀向个体的人文关怀的转变,是中国社会转型由传统的等级社会向“自由、平等、公正”的“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或“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内涵的拓展和重新定位。

  表明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不仅仅是“挖掘人的潜力”或“增加员工的福利”,而是对每一个人的具体的人文关怀,给每一个人“自由、平等”的发展机会,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劳动,这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这是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注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之中,为企业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员工收入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这既是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又是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也是对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锁定,更是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十八大首次使用了人民福祉这一概念,意味着我国人民对幸福理念的把握和认识开始从务虚向务实转变。

  过去强调幸福观,重视的是主观的个人感受,是务虚,而福祉则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的制度性社会福利,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实践,企业要在保证两个同步的基础上,确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建设先进的制度文化,切实承担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并且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表述,为企业文化在制度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规范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行为准则,确定了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进行了深刻阐述。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种对*的新认识,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指南和明确的价值尺度。

  企业要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下,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企业管理的总原则,在自由竞争、平等交易、公正合理、依法治理上下功夫,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协调、高效、健康、和谐的发展。

  同时企业及个人负有积极培育*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培养员工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主体,确立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表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集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强化企业道德,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谐,还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不仅丰富了“现代化”理论体系,更是对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创新。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四位一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新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使社会建设的支撑更加有力,视野更加开阔。建设*生态文明,是全民族的重要任务,而企业对此负有更直接的社会责任。

  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强调,标志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同时也表明*,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同时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一提法,显然为比较抽象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社会道德标准,丰富了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

  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单纯增加利润,或是简单的与消费者之间共享各种社会价值,拓展为在法治的框架下,企业要在保证产品安全、增加利润的前提下,保护环境、低碳发展,依法治理,遵守社会公德,“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的同时,还要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有内涵有质量高标准的小康社会承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直接承载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伟大使命。

  创新企业文化理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更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软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全面协调的重要国策。这不仅对中国,对未来世界的健康发展也非常有意义。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