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企业文化 > 正文

破解民企企业文化管理的密码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企业文化”被管理界所关注,始于上个世纪“日本式管理”的崛起。其中代表性著作如威廉-大内的《Z理论》、帕斯卡-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都提及“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而在汤姆-彼得斯的超级畅销书《追求卓越》、被称之为“企业文化奠基之作”的《企业文化—企业活动中的礼仪与仪式》(有趣的是二本书的四位作者中有三位曾工作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扛鼎之作《企业文化和经营业绩》等的推波助澜下,“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逐渐形成;而企业文化“影响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的作用,也已逐步成为管理界的共识。

  “企业文化”被中国企业所关注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惠普之道”、“IBM就是服务”这些跨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曾引起众多国内企业追捧。所幸“企业文化”并没有像诸多“舶来品”,火一把后便逐渐“偃旗息鼓”,反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文化”了:买来的、抄来的、自创的“核心价值观”标语随处可见,更有甚者“时不时召集员工吼两嗓子”;制作精美的文化手册,也用来馈赠嘉宾,以彰显企业的“文化底蕴”……。虽然经过二十年的管理实践,中国也已有了极个别“文化个性”鲜明的企业,如华为、海底捞等,但是揭开“浮华”,避开“喧嚣”后,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企业“核心价值观墙上贴,员工行为在地上爬”,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和管理现状、氛围大相径庭——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拉帮结伙、排除异己;任人唯亲、假公济私;善于做人,乏于做事……。

  “企业文化管理”因为通过塑造员工行为习惯,来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而被称之为“管理的最高形式”,因此对于大多数尚处于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民企来说,企业文化管理“乱象丛生”,“企业文化管理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企文化管理?如何在中国民企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效推动企业文化管理?

民企文化管理的四重内涵

  界定中国民企文化管理的内涵,关键在于澄清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文化”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把文化管理起来”的问题。

  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如此诠释文化:“任何一个拥有共同经历的社会单位,都将形成某种文化,文化的强弱取决于它存在的时长、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和他们实际经历过的情绪强度”。“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团体学习过程的结果,只在部分程度上受领导行为的影响”。国内企业文化管理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陈春花教授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方式”。

  笔者罗列以上概念的目的是想揭示这样一个事实:文化存在于任一个具有一定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团体中,它通过渗入思想意识领域来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习惯,这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企业之间不是有无文化的差异,而是是否对文化进行有效管理的差异;是文化处于无意识自发状态,还是处于领导者有意识管控状态的差异。这一认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点。实践证明,但凡对文化放任自流的企业,大多即使取得一时的辉煌,但终因缺乏信仰和自律、迷失方向、无法精神聚众,致行而不远。

  2、判断企业中的文化是否被有效管理的标志是“全体员工的思想是否被武装?企业是否具有高绩效的文化并持续创造高绩效?”

  企业中的文化是否被有效管理的标志,长期要看财务、市场业绩;短期要看员工的精神面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有形的要看员工共享的行为习惯、共享的管理语言、产品和服务;无形的要感受团队氛围,洞察共享的价值观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一言以蔽之,“全体员工的思想是否被武装?企业是否具有高绩效的文化并持续创造高绩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否把核心价值观贴到墙上,挂到嘴上,印在书上等形式上”。

  3、企业文化不仅应该包括“价值文化”,更应该包括“执行文化”。

  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企业文化研究,关注两个命题:1、日本企业为什么迅速崛起,把美国企业打得“溃不成军”?2、纵观历史长河,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持续生存、发展,保持卓越?从日美两国企业的比较,从优秀和卓越企业的比较,从基业长青到短暂辉煌企业的比较,在这一阶段,“比较研究法”使得企业文化长期聚焦于“价值文化”,即把弘扬核心价值观、构建愿景、明确使命作为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而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在“创新、变革”的主旋律下美国企业赶超日本企业,再次引领全球管理实践。参与其中的卓越美国企业领袖如郭士纳、杰克-韦尔奇、拉里-博西迪等,在对其文化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时,都把成功关键归纳为执行文化及高绩效文化的建设;而纵观中国一流企业如华为、联想等的文化管理实践,可能我们无法一下辨析和总结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但是我们都无法质疑,正是强执行文化、高绩效文化成就了他们今日的“江湖地位”。

  “比较可以得出差异,但比较得不出全貌”。传统只关注价值文化的企业文化观,囿于比较法的局限,只关注到了企业文化管理的塔尖——价值文化,但忽略了塔基——执行文化,而正是处于文化管理初期的中国优秀企业,以及90年代处于文化变革、创新、转型期的美国企业,反而更加关注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本源—执行文化和高绩效文化。

  看清楚企业文化管理既包括价值文化管理又包括执行文化管理,对于普遍处于文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4、“价值文化”对中国规模化民企来说,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