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山东省大学排名 > 正文

山东体育学院排名,年山东体育学院实力人气排名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体育类大学排名

排名
大学名称
类型
学校数
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14
2天津体育学院体育14
3上海体育学院体育14
4首都体育学院体育14
5成都体育学院体育14
6武汉体育学院体育14
7南京体育学院体育14
8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14
9西安体育学院体育14
10沈阳体育学院体育14
11广州体育学院体育14
12山东体育学院体育14
13吉林体育学院体育14
14河北体育学院体育14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2007年,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在教育部近十年组织的三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北京体育大学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隶属国家体育总局。

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约1400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5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中层单位,其中设有研究生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体育传媒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运动康复系、社会体育系等5个系,学校还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等3个中心,附属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和附属中等体育专业学校2个附属学校。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体育道德与廉政风险研究中心也设在学校。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设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授予教育学、理学、医学等3个学科门类博士、硕士学位;另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临床医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舞蹈表演、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1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建立于1958年8月。当时,国家体委、教育部根据华北地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以及体育师资、竞技体育和体育管理人才匮乏的状况,决定在当时的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组建天津体育学院,由当时的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

建校初期,学校拥有田径、球类、游泳、跳水、射击等教学训练场馆以及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我国运动生理学奠基人陈家琦、著名体育管理学与体育场地建筑学专家马喻、体育理论专家牛兴华、运动心理学专家柴文秀、运动生物力学专家刘世藩以及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专家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

学校现有1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舞蹈学、新闻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与健康,隶属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4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4430名,其中本科生4101名,硕士研究生329名。

学校有教职员工463名。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天津市教学名师1名,天津市优秀教师4名,天津市特聘教授1名,天津市特聘(讲座)讲授1名,天津市授衔专家1名;副教授以上专任教师115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78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名,硕士学位教师97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65名。

学校现有六个硕士点,分别是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人体科学是天津市重点学科和天津市以建设全国一流学科为目标的“重中之重”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学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2003年第九批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学校被批准为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学院建立初期,首任院长、我国现代高等体育教育开拓者之一吴蕴瑞教授,以国内外先进体育学术和科学教育理论为办学理念,汇聚了当时我国一批著名教授,包括我国首位体育学女博士、中国近代女子体育创始人张汇兰等专家教授,开创了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奠定了学院的办学基石。

5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倡导“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着力营造“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的教风学风,遵循“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继承优良办学传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学院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学院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武术学院、体育人文学院、运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休闲系和继续教育学院7个系(院)以及1所附属竞技体校,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编导、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英语、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保健与康复13个本科专业。

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下属所有4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硕士专业,其中体育赛事运作、体育新闻专业为国内唯一。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华武术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群为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武术博物馆为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另有6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建立运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多个国内一流的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以及建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上海市体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赛车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和上海的训练基地、科研实体。其中中国乒乓球协会培训中心、全国羽毛球培训中心和上海重竞技运动训练中心等教学训练实体,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以及各级各类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任务。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原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是北京市市属院校。座落于北京著名的蓟门烟树景区,毗邻中关村科技园区。

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建院49年来,学院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场馆设施等综合办学实力方面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2004年,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我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总排序第2位,其中“办学资源”和“教学水平”的排序为全国同类院校的第1位。我院的发展还一直受到党和*的亲切关怀,*、李鹏、李瑞环、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陈至立等*都曾在不同的时期视察过我院。

学院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233100平方米。校园内建有图书馆、中心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大学生体育馆、田径综合馆、首创游泳综合馆、篮球馆、排球馆、网球馆、武术馆、体操馆、足球场、塑胶田径场、北校区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各类体育场馆除保证日常教学和训练任务外,常年对社会开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每年接待健身锻炼者100多万人次。

学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格局,设置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管理、体育新闻等七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类专业设置中的所有本科专业;除了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外,还招收国内外访问学者,研究生学位课程班及外国留学生。我院还是全国体育院校中能够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两所院校之一。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学院前身系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时名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为现名。经过近70年的积淀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睿智健体”的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学科铸品牌,坚持以师资拓优势,淬炼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中外闻名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院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教学科研、训练场馆、实验仪器设备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图书文献资源丰富,已建成覆盖我院所有学科、专业的中外文文献保障体系。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人,高级职称179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8人,国际、国家级运动健将86人。

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艺术系等8系,开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运动医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保健、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15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中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5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新闻学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现与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管理科学、中医学等专业博士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竞技体校及其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和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2001年之前,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2001年9月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学校拥有卓刀泉校区(校本部)和藏龙岛校区(分校)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98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学校建有各类室内室外运动场馆及教学楼、实验楼,教学训练科研设施先进、齐全,建有数字化图书馆和千兆校园网,图书馆藏书达97万余册。

学校现设有9院1系3部2校等15个教学单位,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表演、教育技术学、英语、休闲体育、体育装备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20个。有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有2个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2个,共有博、硕授权点18个,是全国硕士生培养规模最大、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院校之一。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学校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0年学校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此外,举办了独立学院??体育科技学院,目前在校生5200余人。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成立于1956年8月,学院地处十朝都会,沐依扬子紫金,坐落于南京东郊中山陵旅游风景区内的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承继了中国近代体育的文脉。校园绿树掩映,建筑错落有致,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环境优雅,底蕴丰厚。

学院占地6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拥有室外运动场面积5.99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8.5万册,教学训练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00万元。

学院现设3个本科系(体育系、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1个专科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3个部(研究生部[筹]、继续教育部和附校部),共7个教学单位;本科教育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新闻学共6个专业,研究生教育有3个全日制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1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人,体育硕士在读生76人;全日制高职学生366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在籍生639人。

学院设有全省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包括12个竞技项目的省级专业运动队,528名专业运动员和129名专职教练员。

哈尔滨体育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省属体育专业高等学校。学院现设有1个科研中心,设有5个本科专业和滑雪、网球、体育舞蹈、体育经营管理等7个专业方向,3个硕士点。现有教职工4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9人,硕士生导师15人、国际级裁判、国家级裁判4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300人,研究生25人。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创建于1954年,坐落于古城西安小雁塔西侧,是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共建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学院占地696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名,在校教职工716名,专任教400余名,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0余名。建院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两万余名体育专业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体育战线及其它行业的优秀骨干。学院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表演、体育英语、体育经营与管理等体育相关专业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学院设有研究生部,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五个学科硕士研究生;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台港澳地区招生的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办与教育部批准的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设有六个系即体育系、运动系、武术系、社会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和人文学系,分别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和特殊教育等12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设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高职学生;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的函授本、专科学生;设有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主要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还设有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国家柔道中高级教练员培训中心、中国地掷球培训中心,体质测试中心及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棋牌等业余训练培训中心和俱乐部,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并举的办学和训练格局。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地处广州市繁华的天河区商贸圈中心,南倚体育中心,东邻广州新八景“天河飘绢”,西傍东风公园,北靠天河火车东站,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是全国体院中享有独特地缘优势的多学科体育学院。1958年办学至今,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各类体育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美欧等地。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锐意改革,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形成了一所融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等四个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的高等体育院校。目前设有体育教育系、体育新闻与传播系、休闲体育与管理系、运动与健康系、运动训练学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社会科学部、大学外语教学部等十个系部九个专业。学院面向全国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各类学生共有6392人,其中,研究生357人,在校本科生4899人,运动健将180人,一级以上运动员671人。学院现有教师345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03人,获博士学位的29人,在读博士25人,有国际级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30多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研究生导师,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训练学专业有博士生导师3人。学院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英国、葡萄牙、韩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30多位中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我院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项目研究中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培训中心”、“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科研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等8个国家及省级科研训练基地;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扶持学科、6门省级重点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高校教学重点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三个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体育学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医学门类的运动医学硕士点。是国家体育总局若干运动项目的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单位,具有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学院的教学、训练、科研条件及生活服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科学馆、实验中心、室内田径馆等教学训练场馆。设有康复中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图书馆文讯资源37万册。学院主办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刊物。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70多项国家级、省(部、委)级的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35项;出版学术著作10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00多篇。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普通高等体育院校,是国家公办、全日制、以体育学科为主,理、工、文、经相结合的多学科大学,是全省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的中心,担负着发展全省体育教育,搞好全省竞技体育训练与竞赛和体育科技攻关服务的重任。目前,我院拥有东校区(济南市文化东路65号)、西校区(济南市文化西路2号、10号)、济南新校区和日照校区(日照市山东东路)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70亩,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9.14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宽带网等基本设施齐全。拥有室内体育馆34个,室外训练场37块,其中投资额超过千万的有标准50米游泳馆1个、田径场1个、大型综合训练馆5个;拥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人工草皮足球场3个,室外网球、篮球、排球场28个。目前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36.43万元。其中,由我院有自行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拟训练跑道、模拟低压氧舱和低氧水槽3项大型训练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图书馆建有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外文图书56.65万册,中外文期刊666种,电子图书16万册。

全院现有教职工1079名,其中教学训练科研人员688名,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6名;有博士15名、硕士156名、健将以上等级教师78名。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8名。2008年2月3日,学院被批准设立了体育教育训练学“泰山学者”岗位。

我院本科教育共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特殊教育、舞蹈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经济学、体育表演、运动康复与健康、新闻学、播音与主持和休闲体育18个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硕士点,是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省目前唯一一家)。博士研究生为联合培养,现有水上运动装备和体育教育训练学2个研究方向。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体育学院始建于1958年,学院是集“教育、竞技、科研、企业”四位一体的新型体育院校,经几代人上下求索,逐日昌盛,为国家育世界冠军百余人。近年来,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师生员工,锐意改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办学理念、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规模、制度创新、教学改革等领域都开创了全新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在国际上有影响、在国内有特色的办学新路,为吉林省乃至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院校,是全省体育教学与科研中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与拼搏进取,一个昔日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学院,已经成长为充满朝气、蓬勃发展并具有美好未来的新型高等体育院校。

河北体育学院恢复重建于1984年,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体育专业本科院校。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风景秀丽的滹沱河畔,环绕校园的是梨果飘香的太平河生态园区。

“河北体育学院”最早出现在1956年的天津(当时的河北省省会)。后来天津成为直辖市,河北省省会从天津迁出,原河北体育学院留在天津,即现在的天津体育学院。今天的河北体育学院于1984年恢复重建,是在1977年10月筹建的河北省体育学校(后更名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校址上建立的,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85)教计字107号】,行政主管部门是河北省体育局。

山东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山东体育学院招生优势专业汇总

山东体育学院大一新生军训安排和新生军训项目和时间

山东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及历年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

山东体育学院录取结果查询,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入学时间报道指南

山东体育学院入学考试,入学指南,开学时间及新生转专业

山东体育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及生活费标准

山东体育学院录取通知书查询,通知书什么时候发为什么还没收到

山东体育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