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收到,附通知书EMS查询入口
一、学院简介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在*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毛*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现任院长为秦亚青教授,现任党委书记为齐大愚大使。
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的亲切关怀。*总理、陈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国务委员及历任外交部长曾多次来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学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际,**、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等党和*曾为学院题词、发贺信,对学院寄予殷切期望。201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同志为学院亲笔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外交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总理向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作为校训,以*同志为我院所作“立足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育英才”的题词精神和钱其琛同志对我院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为办学方针,把培养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革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拓宽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我院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学院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外交业务和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以达到培养政治与业务、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1、外交学院通知书网上查询:
进入EMS录取通知书查询系统,输入你的准考证号和验证码,就可以看到录取通知书的物流信息了。
点击进入>>2019年外交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依次输入准考证证号,验证码等信息就能查询目前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派送状态了。
高考录取通知书4种查询方式
2、外交学院通知书微信查询: 微信关注公众服务号【中国邮政速递物流】 ,即可随时查询掌握录取通知书的动态!
3、外交学院通知书电子渠道查询: 通过关注EMS微信服务号、支付宝服务窗,下载手机APP,在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输入报考时的准考证号、考生号、手机号或录取通知书邮件号码均可查询,如果注册绑定的手机号与填报志愿时的号码一致,还能随时收到EMS的主动推动信息。
4、外交学院通知书电话查询拨打11183全国统一客服热线,通过邮件号码即可查询到邮件状态。
提示: 如果查询不到邮件信息,可能由于邮件尚未交寄或招生部门未提供准考证号无法链接到邮件,建议您向招生部门咨询,获得邮件号码后在网站首页查询。
【注意事项】 考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准考证号或者考生号。 录取通知书查询,需等到录取结束,各学校时间不统一。
【贴心提示】 如果以上几种方式还没查到,也不要太心急,该来的都会来的,由于各地高考录取时间不统一,外交学院录取通知书需等到录取结束后方可查询。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外交外事及涉外工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我院采取“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制, 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本科生。我院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等9大教学单位。还有亚洲研究所、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所等20余个研究中心。
我院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现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和英语语言文学两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两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以及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设在我院。
我院同国外院校的校际交流日益扩大,目前正在同美、英、法、德、俄意、日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77所大学或机构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交流合作项目,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前往参加各种形式的长短期进修学习项目。
建校六十年来,外交学院本着服务中国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线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的毕业生,其中近五百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我院的毕业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外交学院原有校园的规模和教学条件,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国务院及外交部党委的关怀下,2007年9月外交学院新校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外交学院新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内,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占地28。8公顷(约433亩)。2012年9月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建设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首批本科两个年级入驻。2013年9月研究生、二学位和本科生新生也入驻新校区。新校园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现代、校园环境赏心悦目,体现了外交学院开放、包容、理性、充满人文关爱的特色办学理念。
2012年9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同志来到外交学院新校园,出席*同志和陈毅同志铜像揭幕仪式,发表重要讲话,并对学院提出期望:”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两部将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院的支持力度。
随着外交学院沙河新校区的启用,以及两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的签署,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的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把外交学院打造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二、特色优势
1、小规模,高层次
小规模办学、内涵式发展是我院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
学生数量少:在校本科生13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0多人、留学生约150人。
班级规模小:教学班级保持20人左右规模。
人才培养高层次:建院以来,学院毕业生中担任大使的人数已近五百位之多,担任高级外交官、高级领导干部及高级教授和研究人员有数千人;近年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为党和*担任翻译、广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顶级翻译,也多出自我院毕业生,如英语翻译朱彤、戴庆利、秦敏、张璐、张京,法语翻译钱晏青、李琦等。
学术研究高层次: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秘书处设在我院,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排名领先。中国外交理论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重视。我院科研机构具有明显的高端“智库”特色,直接承担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外办)和外交部等国家外交外事主管部门的大量咨询项目。我院学报《外交评论》在学界具有较高地位和较大影响,据“人大资料中心信息发布系统”公布的排名数据,在2011?2013年学科分类期刊转载率排名中,《外交评论》在“政治学类期刊”中一次排名第二、两次排名第一。
对外交流高层次:我院直接承担着外交部及其他国家部委委托的大量高层次对外交流活动。我院在过去十年中,为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约3500名外交官,体现了对外培训与国际教育合作的高层次。我院还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项目,保证了学生对外交流的高层次。一些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经常到我院讲演或访问,使广大师生能有机会目睹世界著名政治家的风采。
2、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
我院全部学科均围绕“外交”布局,突出体现一个“外”字。以外交学、国际关系为主导学科,以外语为优势学科,形成国际法、国际经济等多个涉外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外交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外交学与国际关系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外交学专业、英语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外语、国际法和国际经济等学科也充分体现外交特色。英语教学在我院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据突出地位。我院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水平稳居全国前列,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课程学时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同类院校水平。英语水平高成为我院学生就业的一大竞争优势。
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这既为我院作为“智库”向外交一线提供学术支撑和政策建议提出了要求,也为我院掌握外交一线最新动向和国家决策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我院每年都承担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委托的大量政策咨询项目,向主管部门提交大量政策报告。我院教师和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到国外使领馆等外交一线常驻,亲身实践外交活动,为“智库型”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一线素材,也有机会与外交外事主管部门面对面商讨,直接参与外交决策。
我院直接承担着外交部和地方外办外交外事人员的大量培训任务。外交部每年新入部干部,均要到外交学院接受半年到一年的正规培训(青干班)。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更高层次的培训班,如新任大使岗前培训(大使班)、中组部和外交部联合组织的公开选拔高级外交官的岗前培训(公选班)和中央各部委、有关省市外办高级外事口译培训班等。我院还承担外交部、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等部委委托的大量涉外培训任务,也与美国合作培训阿富汗外交官,与美国、新西兰、泰国等共同培训东盟高级外交官。
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从事外交、外事、国际问题研究和涉外经济、法律工作的广大青年报考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