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什么时候(网址入口)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广大考生最关注的问题是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公布,什么时候才可以收到学校邮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呢,每个高校的录取时间并不一样,但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七月至八月,上大学网小编整理了2022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相关资讯。
一、202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什么时候(网址入口)
2022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网址入口:考生可登陆广东招生考试网(https://eea.gd.gov.cn/)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进行查询录取结果。如果已经被录取了,长时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可以致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https://www.gpnu.edu.cn/)的招生办,电话咨询录取通知书没有收到的原因。
目前各大高校录取工作已正式启动,录取通知书将由中国邮政 EMS 通过专件、专车、专人的形式送达。即日起,考生和家长可通过 "EMS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 " 公众号查询录取通知书物流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本人签收录取通知书时,须向快递员提供考生本人身份证件和高考准考证。当考生委托他人签收高考录取通知书时,代收人须向快递员提供考生本人身份证件、高考准考证及代收人有效身份证件。
录取通知书EMS邮政查询入口:https://www.ems.com.cn/queryList
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简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坐落于广东省省会、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2006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获批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区位优势,打造中国“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南方高地;致力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需求,成为中国产教深度融合的促进者。
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是全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1998年转型为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615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44.45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为230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5726种;中文电子图书约112万种、中外文学位论文约480万篇。建设有校内实验及实训场所264个,建筑面积11.7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6亿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73个、校外教育实践实习基地179个。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会计、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5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182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72人。
人才培养。学校现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984人;开设有74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5个,文科类专业39个;师范类专业36个;建有7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9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有10个产业学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单位资格;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400多项、省级奖励900多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入选国家民委研究基地1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建有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智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3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0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团队。此外,学校还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源研究院。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共50项(自然科学33项,人文社科17项),其中,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自然科学14项,人文社科3项),其中,2021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4项。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5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9人。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
社会服务。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民委、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学科资源,促进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交叉融合,曾两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广东省民宗委第二批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彰显了学校民族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共举办各级各类职教师资培训班1700多期,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职院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及专业骨干教师7万多人次。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外近2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招收和培养来自亚、非、欧、美等洲50多个国家的3000千多名来华留学生;自2013年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开设以来,先后有287名学生荣获该奖项,连年位居广东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长期聘请外籍知名专家、学者等来校任教、讲学,先后选派多批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近200人次赴海外高校培训、研修和访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国际化人才,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多层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体系。
发展愿景。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却不改初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中国*思想为指导,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坚持“学科建设上水平、服务职教创特色”和“做强新工科、做特新师范、做优新文科、做大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发展思路,坚守“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凝聚“稳规模、调结构、布新局、深改革、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共识,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系统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实施党建引领等九大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等十大体系,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和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