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高考志愿 > 正文

高考报考必看报志愿最严重的10大误区盘点(三)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误区七: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投档而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

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

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误区八: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328b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九: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十: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以为高校录取分数线一成不变)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学校吗”……在咨询会上,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题目。类似的题目把招生老师给难住了,他们只能告诉家长“录取分数不是学校决定的,要看考生报考的情况”。

“你们学校往年不是570分录取吗?”一名家长的小孩今年考了570多分,对招生老师的答复“这个分数有些风险”,她表现质疑。在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高考志愿对考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有重要影响,也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又没有相应的经验,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

希望我们这次调查能帮您避开一些常见误区,更加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实现美好的人生目标。

高考报志愿最严重的10大误区就为考生们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中间分考生如何报志愿?

2015高考填报志愿必看:大学毕业生求职十大理想城市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