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浙江高考招生计划 > 正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考在浙江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代码是多少?附招生计划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很多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注意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招生的重要信息,其中包含这个学校在浙江招生计划人数、招生计划专业代码、专业学制学费、该专业有哪些具体要求等数据,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在填报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高考在浙江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代码的历年数据,供大家参考!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考在浙江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代码是多少?附招生计划

一、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1、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招生计划中医学((净月校区))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2、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招生计划中医学((5+3一体化)(净月校区))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3、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招生计划针灸推拿学((净月校区))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4、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招生计划中西医临床医学((净月校区))招生录取人数为9人;

二、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高考普通批次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1、202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普通批次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中医学 ((净月校区)) 2 浙江 2022 / 1段 001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中医学 ((5+3一体化)(净月校区)) 2 浙江 2022 / 1段 002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针灸推拿学 ((净月校区)) 2 浙江 2022 / 1段 003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中西医临床医学 ((净月校区)) 9 浙江 2022 / 1段 004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2、2021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普通批次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中医学 2 浙江 2021 / 1段 001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中医学 ((5+3一体化)) 2 浙江 2021 / 1段 002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针灸推拿学 2 浙江 2021 / 1段 003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中西医临床医学 2 浙江 2021 / 1段 004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3、2020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浙江普通批次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中西医临床医学 2 浙江 2020 / 1段 001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中医学 2 浙江 2020 / 1段 002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中医学 ((5+3一体化)) 2 浙江 2020 / 1段 003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针灸推拿学 2 浙江 2020 / 1段 004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针灸推拿学 1 浙江 2020 / 2段 004 物 或 化 或 生 综合
长春中医药大学在甘肃的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VS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VS信阳师范学院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考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代码是多少?附招生计划
长春中医药大学VS北京联合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河北金融学院VS长春中医药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VS淮北师范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VS贵州医科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VS沈阳建筑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VS长春中医药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VS石家庄铁道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三、长春中医药大学最新学校简介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终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5万余名,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94人,其中本专科生10804人,研究生2679人。有博士生导师139人,硕士生导师695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3人,白求恩奖章1人,“*”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