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罚款教育坏了规矩丢了尊严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罚款的做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教师主动“避责让责”,用一种破坏规则的行为去制止解决另一个破坏规则的行为,最终失去教育者尊严,造成“双输”的局面。

■三九木

近日有网友发帖爆出,自下半学年至今,陕西省某中学高二年级一主任制订了一系列罚款措施,学生迟到罚款100元,吸烟就罚款1000元。目前,校方已责令涉事主任将11300元罚款悉数退回。

近几年,老师用罚款的方式解决学生违纪的事件其实并不鲜见,每次类似事件曝光,都得到舆论一面倒的反对之声。相关部门也出台过相应措施,可这似乎并没能遏制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笔者其实相当理解这位涉事主任的罚款初衷,也不相信他实行罚款措施有什么私利之念,与一个家庭面对一个问题孩子尚且头痛不已的苦恼相比,一个老师面对数十个甚至数百个背景不同而又个性相异的学生时,的确有很多苦衷。

一方面,社会在发展,学生违纪表象也在不断翻新,老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确实有“应接不暇”的苦恼。同时,每个学生对惩罚教育的承受力和理解力存在差异,按照上限处理学生,难免被解读为不通人情、“非人性化”;按照下限处理,则又难保学生健康成长。围观者应该明了,对于同样是普通人、同样具有个性的老师们来说,理论上的“一人一法”“因材施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在一个个家庭“望子成龙”的热切期盼和学校领导的无上限“升学率”要求之下,一线教师成为整个教育链条中与学生接触最直接的“矛盾爆发点”,可是,宰牛之刀并非刀本身,而是握刀之手,很多学校将学生违纪与教师的奖金评职晋升挂钩。在此情况下,简单粗暴的方法或许能够摆脱部分处理问题的苦恼。因此我更愿意把这位主任的罚款之举,定性为一个老师在巨大教育压力下的非理性爆发。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应该给予教师足够的理解和足够宽松的教育管理氛围;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教育制度,在保障师道尊严的基础上,为教师的惩罚教育提供层级参考和制度保障。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