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现代农业创客教育实践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如今,创客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强调将想法变成现实,让人做梦想的实现家。在中国,创客活动上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倡议,下连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梦想,必然引燃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创新、创造、创业三者的根本内涵是一致的,其最终落脚点都是把想法变为现实。区别在于,创新聚焦于好方法,创造聚焦于好作品,创业聚焦于好商机,参与创新、创造、创业活动的学生都可以定义为“创客”。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特别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人才。对此,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然而,与旺盛的现代农业人才需求相比,农业高职教育在教育对象和主体层面存在着三大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不愿学农,二是学农不爱农,三是兴农能力不足。要解决这三大难题,教育理念转变必须先行,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农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乐趣、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兴农的志趣。作为一所在农科院基础上建立的高职院校,浙江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紧扣“农”字特色,依托农科教一体化优势,用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农的兴趣,用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乐趣,用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兴农的志趣,探索出一条融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客教育新路子。

创立“导师+项目+团队”培养体系,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专业学习,培养专业创新意识

依托学院农科教一体化的办学特色,发挥农业学科科研优势,推动科研反哺教学,让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优势,以成果应用为导向,开展“导师+项目+团队”为主要形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师导生研。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相对较弱,为此学院通过创立“导师+项目+团队”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共立项“不同肥料处理对三种蔬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辣椒露地栽培新品种筛选试验”等学生科研项目500多项,3000多名学生参与,通过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创生随。很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共性问题是纸上谈兵、缺乏行动,尤其是缺乏带有示范作用的行动。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当助理,以教师创客带动学生创客,仅今年以来就有花海植物创意工作室、互联网+智能农业创新工作室等21个创客工作室项目立项,每个创客工作室吸收5至10名学生参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创意、创新点子变为创业实践,让创业教育变得生动起来。

师生共创。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专业创新与实践既是学院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学习形式。学院低压电器教研室主任吴春诚带领师生团队联手攻关“炒菜机”并成功推向市场;学生的“绿庭无土水培项目”“亲子农庄项目”等先后荣获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特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一等奖等。

打造“训研创”一体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在参与创造实践中产生乐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院建立“训、研、创”一体的实验实训室,把学生专业实验实训与专业创新、创造有机整合在一个平台内,有效促进了学以致用、用中生趣。

依托温州市种子种苗科技园。种子种苗科技园学生实践区由36个大棚组成,总面积达52亩,遵循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原则,培养精于技术、长于经营、善于管理的现代农场主。目前,有十多个创客团队在其中开展新品种培育等实践,其中教师崔晓军与学生共同研发的智慧温室大棚项目,通过手机端应用程序和互联网端网页就可以对大棚智能系统进行控制。

依托涉农专业实训平台。所有涉农系都建立了专业实训实践平台,农业与生物技术系搭建了现代农业园,高年级学生分小组承包大棚生产,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研发创业,低年级学生到高年级学生承包的大棚中实训;园林系设有农业创意园与植物智能工场,实现学生植物水培研发、培育、营销一体。依托这些平台,学生发明的“家庭立体生产蔬菜栽培架”“智能燃气灶节能装置”等均申请了国家专利。

依托政校共建创新创业平台。为了有效拓展教育平台,学院先后与浙江中小企业局、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市农业局等单位,共同创立了浙江省唯一的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国首家大学生“村官”创业与研究基地、温州市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温州青年创业学院等校地共建联动的教育实训平台,为拓展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开辟渠道、拓宽空间、争取资源。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开展实践,创造出“叶脉画”“天使花房”等新成果,并从这些新成果中孵化出涉农小微企业30多家。

依托“点线面”三维创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争当家庭农场主,树立兴农志趣

结合农业行业与岗位特点,学院从“个体需要、教学主线、平台搭建”三个维度,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当家庭农场主的志趣。

抓住个体教育“点”,培养学生农业创业意识。推行“听、观、行”的体验式教育,“听”三农大讲堂,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观”现代农业,让学生深入体验现代农业;“行”社会实践,推出百名专家带千名学生服务万计农民活动,让学生立业为农、立志兴农。

紧扣人才培养“线”,培植学生农业创业能力。一是目标引领,明确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目标;二是方案改革,实行“平台教学、专业分流、岗位培养”教学方案改革;三是知识构建,构建与岗位、专业、产业、社会等对接的课程体系。

拓展保障支撑“面”,保障创业教育有序开展。整合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资源,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温州市政府出台《普通高校毕业生农业创业就业扶持暂行办法》;完善学校制度保障,出台《关于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意见》;整合企业(基地)资源支持,通过“导师+项目+团队+基地+农户”的途径整合相关企业、基地资源,实现校企双赢。如水果玉米项目,先后在温州泽雅、永嘉古庙等地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创客教育活动有效延伸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实现了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实践、创业孵化的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带有鲜明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出融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为一体,集兴趣激发、乐趣激励、志趣引擎于一处的现代农业创客教育新路子。由此,学院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青年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度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谢志远作者系浙江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