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性教育现状调查:大学性教育问题根源在中小学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与疾控部门合作,在校医院厕所安放免费的艾滋病检测盒,再次引发人们对我国大学性教育的关注。大学性教育现状如何?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记者进行了调查。

性教育课程覆盖面小缺乏体系

从2006年起,段义在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开始从事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志愿者工作。每周他都走进高校校园,开展宣讲活动。一周前他走进北京的一所医学院校,用游戏和讨论的形式对200多名大学生开展互动式的性健康教育。

“10年下来,我们的听众至少有两三万大学生。这10年间,还是有一些变化的。现在至少是欢迎去做科普的,10年前都拒绝我们进校园。那时许多校领导说,我们学校都是大学生,哪里有感染性病的机会!”

段义说,尽管校领导的观念有些改变,但走了很多高校,感觉学校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做得仍很少。

长期从事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设有性教育选修课,但学校总数不多,开课的课时不同,效果也不同。有的学校能保证每周一次课,而有的只有邀请校外专家不定期开设讲座。课程内容也不一样,有的学校仅偏重于生理解剖和医学等专业知识。但实际上,性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审美、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对于较单一的课程内容,很多学生反映“不解渴”。

“我们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都很想了解性方面的知识,希望少些枯燥的理论,多些实用信息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选修了性教育课程的北大中文系学生小张说:“网上选这门课的同学很多,名额很快就选光了。”

面对大学生们的需求,高校性教育选修课的覆盖面却显得“杯水车薪”。很多高校一堂课最多容纳二三百人,只能覆盖每个年级的十分之一左右学生。

此外,缺乏必要的课程体系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多位性教育课程教师表示,国内尚没有性教育课程的指导大纲或意见,在课堂上讲什么、如何讲,完全靠自己把握。大学生了解的相关信息很多,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提出一些诸如“怎样看待同性恋群体”等敏感问题,有时老师们很难回答。

大学性教育问题根源在中小学

张玫玫认为,表面看,很多学生的性心理出现问题发生在大学,但其根源是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学校和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的第一个成人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做男人和女人的特质。

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羞于谈性,认为“性”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教育,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一些家长对记者说:“我的孩子很纯洁,学校开展性教育会不会把孩子教坏了?”他们把性视为肮脏的东西,在生活中对孩子绝口不提与性有关的话题。因为平时缺少性教育,一旦孩子出现性心理和行为异常时,很多家长就非常吃惊,难以接受,一些人对孩子打骂,认为孩子“学坏”了,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张玫玫告诉记者,很多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偷看“黄色网站”,以此来了解性知识,满足自己对性的好奇心。初中生、高中生看“黄色网站”的更多,而他们通过这些非正规渠道了解到的性知识常常是错误的,而且容易陷入误区,产生许多性心理和行为问题。

据了解,目前各地中小学校普遍缺乏性教育专业师资,很少有学校系统性地开展性教育。许多“生理卫生”课程教师掌握性教育专业素养不足,担心开展性教育把握不准,造成不好影响,主要还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对学生遇到的早恋等青春期问题进行辅导和教育。对于课程中的一些敏感章节,很多老师让学生自习。

多方施策促进性教育普及

多位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快针对大中小学生群体的性教育普及已刻不容缓。

张玫玫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应将相关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性成熟前了解性知识、正视性的存在,这样才能让他们遇到性问题时正确面对,学会保护自己。

她建议加强对学校性教育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出台青少年性教育指导意见和工作措施,并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相关教材编写,为性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人力和课程资源保障。

张玫玫还建议,学生性教育中家庭不可或缺,应对家长进行培训,丰富家长的性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性教育水平。通过家校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校医院院长马少刚、志愿者段义等人提出,一些媒体宣传的性知识有很多错误,与实际脱节,而大学生获取的性知识很大部分就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的。建议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传播正确的性知识,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

北师大性教育课本网店卖断货 儿童性教育路在何方

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 聚焦热点难题

杭州小学生性教育读本引争议 官方:教师要系统培训

关于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井冈山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党委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心得体会

党员教师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分享篇)

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心得体会(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