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石嘴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一、石嘴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石嘴山地区,西周时期石嘴山境内尚无行政建制,今宁夏全境、陕西与山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等,被统称为“朔方”,为戎狄部落的游牧之地。
东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原前(公元前221年),市境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地;西汉元狩二年(前12年),将军霍去病、公孙敖出北地击退匈奴,在今平罗县下庙乡暖泉村附近兴筑廉县城,为市境内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
石嘴山的民俗不仅体现了石嘴山人民淳朴的民风,还埋藏着塞北大地无限的文化内涵。
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它的寺庙音乐与北京潭枳寺佛教音乐有极深的渊源。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由于民歌、小调的融入,宫廷音乐的润色,南北佛家的唱腔互渗,形成浓郁的音乐特色。武当庙寺庙音乐的文乐唱谱是用我国古代“工尺谱”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而武乐,也是用我国一种古代对打击乐器竖行式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又名“渣渣子”,是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最具价值的部分。
石嘴山的饮食与大多西北城市相似,以面食为主,喜欢吃面条、揪面片、臊子面、干拌面,馒头、花卷、烙饼、油饼等面食。当地蔬菜品种繁多,讲究饭菜分做,逢年过节,烩猪肉、炖羊肉、炸丸子、包饺子待客。石嘴山最有特色的风味小吃:黄渠桥爆炒羊羔肉、手抓羊肉、羊杂碎、烩小吃、粉水调和饭等。
油香
回族的民间传统食品。当家里来了贵宾,或给孩子过满月,过百日、割礼、结婚等,要炸油香庆贺。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忌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馈赠邻里乡亲,互相品尝,祝贺节日。吃油香时,要用手顺着刀口掰着吃,忌讳一口一口咬着吃。
搓面
“搓面”顾名思义就是面活好后被搓成筷子般粗细,长长的面条盘卧在大碗中,口感很好,筋道实足。
用宁夏“滩羊”中的羯羊烹制的美味浓汤,瘦肉多,肉质嫩,易消化,无膻味,蛋白质丰富。搭配着即解油腻又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的四四方方的萝卜丁、香茹丁、豆腐丁,未及入口,其色香味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如果再配上香辣的,皮厚但不腻,肉质非常嫩、筋非常有嚼头的羊蹄子,那味道,美气的很!
沙湖大鱼头
“沙湖大鱼头”采用大粒盐炖制而成,吃“沙湖鱼”要先吃鱼鳃后面的肉,然后依次吃鱼唇、鱼、脊背肉。另外,食“沙湖鱼”时,蒜泥和小磨香油也是必需品,这其中奥妙只有试过才能了解。
平罗老豆腐
平罗老豆腐采用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制作、加工的豆腐口感细腻绵滑,营养倍加丰富;质地细若凝脂,清鲜洁白如玉;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平罗老豆腐可荤可素,清淡中藏着鲜美,品尝时清爽生津。
大武口凉皮
武口区位于宁夏北部,是因煤而立。大武口明代称“打硙口”,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其地理位置重要,古人曾有“求久按之计,须选修打硙口”之说。后因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大武口区内及周边的厂矿,渐渐出现凉皮的身影。85年后,人们用一片篷布在路边搭建一个简易房,方便顾客就餐,主要集中在百花市场和原先的朝阳百货(现位于大武口区君悦酒店附近)。随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慢慢在游艺西街蔓延,也涌现出了许多店面。
在口味方面,最初的大武口凉皮深受陕西汉中风味的影响,虽然也很受欢迎,但是却敌不过陕西凉皮的冲击,在90年代初,被迫进行了口味改变。渐渐摆脱了那种重调料,重芝麻酱以及重油的风格,辣椒也使用平罗的本地辣椒,再配合蒜水芥末水等配料,将料汁发展成了独特的酸辣香风格,并渐趋稳定。而大武口凉皮真正出名也是近些年的事情,主要是由具有20多年历史的一棵树和三住宅的成功。大武口凉皮,对于外地人而言,是一份难得的美食,但是对于本地人而言,则是一份满满的回忆。
二、石嘴山城市简介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南与银川市接壤。东屏滔滔黄河水,西依巍巍贺兰山,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1960年设市,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751389人,其中城镇人口占77.92%,回族人口占23.45%。近年来,在*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已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工业城市。先后被列为首批12个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为转型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基础厚实、发展稳健的工业城市。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是宁夏工业的“摇篮”。电力资源丰富,总装机容量达443万千瓦。现有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夏平罗工业园区3个开发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葡萄酒、枸杞、奶产业、肉牛肉羊、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九大重点产业,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提档升级,中色(宁夏)东方集团公司位列世界钽铌行业前三强,煤机综采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煤质活性炭、碳化硅、ADC发泡剂、水合肼等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石灰氮和双氰胺产量居全国首位、世界市场占有率达70%。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扩规提质,现代物流、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科技金融、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着力推动高效种养业提质发展,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河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响“珍硒石嘴山”区域公用品牌。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支持政策、创新孵化体系不断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
五湖四海、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建市60年来,在建立煤炭基地和“三线”建设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万建设者汇聚石嘴山,开发开拓,共建共享,形成了“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石嘴山精神,铸就了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宁东、蒙西两个国家千亿吨级煤田之间,是呼包银兰经济带、宁夏沿黄经济区、宁蒙陕乌金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发达,距银川河东机场100公里,包兰铁路、京藏高速、乌玛高速、109国道、110国道等贯穿全境,被列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加大开放力度,不断完善惠农陆路口岸和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深化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等互利合作,带动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先后与6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16个国内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共赢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农村改革、综合医改等关键领域改革走在前列,8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不见面、马上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明显提升,是前景广阔、充满活力的投资兴业佳地。
山水交织、绿色发展的美丽城市。黄河穿东过,西依贺兰山,湖泊星罗棋布,是塞上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于一体的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沙湖,是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星海湖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全国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华夏奇石山集天下奇石之大成,是全国观赏石博览基地。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水系优化、城市美化,森林公园、汇泽公园、星湖翠岭、舍予园等园林景观媲美竞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3.15平方米,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团结和谐、民生幸福的文明城市。石嘴山历史悠久,秦朝时设浑怀障,西汉时设置第一个行政建制——廉县。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贺兰山岩画、古长城、北武当寿佛寺、平罗玉皇阁、田州塔等人文古迹,移民文化、贺兰山文化、工业文化交相辉映,汉、回、满等各民族和谐交融。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特色发展,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大幅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被评为全国教育优先发展示范城市,实现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大病保险统筹,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五星级慈善城市。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在城乡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新征程,石嘴山市将坚持以**中国*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