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过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重要节日,在闽南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身为闽南人过春节的习俗怎么可以不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闽南春节习俗,闽南过春节的习俗

闽南人过春节详细简介

闽南地区百姓过春节总称为“年兜正月”。“年兜”(除夕)讲究吃,“正月”讲究玩。除夕夜全家团圆,家家户户围炉吃团圆饭,连外出经商或做工的亲人也要赶回来过年。有的无法回家,也要在桌上摆上一副碗筷酒杯。在全家围炉吃好酒菜之外,还有人人吃长年菜的习俗,每人都要煮一棵有头有尾连根的菠菜,表示全家长年平安健康。

吃珠蚶也是闽南很有含义的风俗,用清水煮开九成熟的珠蚶是下酒的佳肴。吃完珠蚶,要把壳留下,筵席散后,将蚶壳洗干净,然后由家里长辈将蚶壳撒在床下,嘴里还要念着“蚶壳钱,明年大赚钱”。据传,这一习俗与古代用贝壳当货币有关。所以,当地百姓把蚶壳也叫蚶壳钱。

除夕夜,平民百姓家还要在厅堂放一钵头白米饭,上面插一朵红春花,叫春饭、过年饭。因为闽南话的春与剩同音,表示年年有余粮过年。

早年,民间还有跳火盆的风俗。现在,有的村庄还有。吃完年夜饭后,年轻人就在村落旷地上堆柴烧火,一个接一个跨跳过火。许多观众在旁边念着:“跳火盆,跳火盆,公担金,婆担银;跳火盆,牛羊一大群。”也有人念:“跳火盆,跳入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里。”

除夕过后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主要是玩或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大清早要互相拜年恭喜,加深邻里感情。许多家庭沿袭初一早晨吃线面的风俗,表示新一年健康长寿。但是,有一项禁忌,就是第一口不能喝汤,如果喝汤,这一年出门经常会被雨淋着,这也是意愿。

春节期间,闽南地区的习俗不尽一致,比如初三这一天,惠安等县称为回娘家日。但在同安农村却有不同。

正月初三忌拜年的传说

闽南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闽南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闽南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正月初九“天公生”的传说

关于这个节日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故事。300多年前,清军进攻闽南,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郑成功放弃金、厦两岛,退守台湾。传说那年十二月,清政府下了两道命令:一道是全国老百姓在正月初一要家家户户点灯结彩,一道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要老百姓改变留全发的习惯。当时,全国的老百姓都不愿意改变留全发习惯,认为剪头发是叛国不孝的表现。于是,一场反剃发的斗争迅速展开,由于人民的极力反对,正月初一点灯结彩的命令没人执行,清政府只好在正月初八宣布取消“剃头令”。闽南和邻近各县的老百姓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不约而同地在正月初九杀猪宰羊,点灯结彩,烧香放炮,庆祝反“剃头令”斗争的胜利。清朝官员知道后,便查问什么节日,于是人们巧妙地瞒骗他们,说这是天公生日。以后年年庆祝,连闽南的官府也不例外,于是正月初九便成为“天公生”。过年时在闽南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初四安下地,初五隔光,初六舀稀饭,初七摸,初八摸,初九祭天公…………”,这句话要用闽南语念起来才会顺口,

闽南春节拜年习俗

初一和初二要起早床,起早床后食用糯米制作的甜稀饭,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

初三就可以睡早床,

初四安下地是说腊月二十四那天上天去的神仙们在初四这天返回地面带来新一年的运程,据说通过占卜还可以知道你家里的神仙从天上带回来什么东西,比如带回了红枣那预示着在新一年里平安,如果是带回了元宝则表示今年有财运,如果带回了笔则表示家中今年有参加高考或毕业考的学子将会高中,

初五隔光的意思就是可以解除很多过年的禁忌,比如在初一至初四在家中是不能打破碗或其它器皿的,到了初五这些禁忌就不存在了,小孩要是过年时吵闹不听话,在初一至初四大人是不可以打骂小孩的,而到了初五小孩再不听话,大人们就可以“家法伺候”了;

初六舀稀饭是说过年时人们常常大鱼大肉,过于油腻,到了初六这一天就要归于平常,吃点稀饭等素食用于调节饮食,以利于身体健康。

初七摸、初八摸这句话如果不是闽南人就没办法理解了,可能还会以为是搓麻将呢,其实不然,初七和初八是为初九祭天公做准备工作,小时候在闽南过年,大人们都要用手工制作很多年糕,这些年糕绝大部份是用糯米为原料做的,分为两种,一种叫“?”另一种叫“龟”,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无馅的,一般做成圆形,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笼的大小,“?”一般是用米浆来作为原料,蒸熟后在最上面一层涂抹一层生油,然后在正中央贴上一张剪成圆形的红纸,以示吉祥。另一种年糕叫“龟”,有馅,一般是用炒花生搅碎后加上白糖加工而成,与花生汤圆的馅类似,“龟”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后用专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纹就是以龟壳的样式为参照的,所以闽南人把这种年糕称为“龟”,寓意健康长寿。“龟”制作好后,在底部放一张竹叶,材料类似于端午节包粽子时的竹叶,在叶片与年糕之间也要涂抹上一层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锅底或蒸笼。

初七、初八这两天除了制作年糕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寿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与做馒头没什么两样,只是外形上比较讲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状,并用红纸将其染上红色。闽南的民间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说法。拜天公一般选择在初八晚上,家家户户会在这天晚上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以乞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这时还会焚烧一些纸钱还有一种叫“补运单”的红纸,上书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拜天公的供品一般选择三牲(猪、牛、羊)或以鸡代替其中一种,另外鲜花、水果、柿饼、桂圆干、红枣等也是必备之品。

闽南岁次民俗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除夕(每年农历最后一天)】

当天晚上家人一起围炉聚餐,饭后分压岁钱、守岁,并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开正(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彝族春节习俗 彝族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客家人春节习俗,客家人过年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年夜饭习俗 过年的习俗汇总

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习俗资料汇总

云南春节习俗有哪些 云南过春节的习俗

老北京春节习俗 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东北春节习俗 东北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汉族春节习俗资料 汉族过春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