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好词好句 > 正文

桃李满天下的由来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桃李满天下”的由来
  
  倪培森
  
  现在,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和赞颂教师精心栽培成才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满天下”容易理解,“桃李”为什么会喻指成才的学生或优秀的人才呢?知道的就少了,原来其中有这样一个典故。
  
  它最早源自西汉学者韩婴(生卒不详)所著的《韩诗外传》卷七第二十幸,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有位叫子质(也称子庋gIlI)的大臣,因免职罢官,曾受他培养和荐举入朝做官的人都避而不见,也没人帮助他,他只得离开魏国,流落到北边的赵国,向一位知识渊博的好友名叫简主(也称“筒子”)的诉说内心的忿怨:“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培养和举荐人才了。”简主问其原因,子质说:“魏国坐在厅堂之上办事的人,朝廷命官和戍边将领之中经我培养举荐的占一半以上,可现在他们有的在国君面前讲我的坏话,有的用法令威胁我,有的用武力逼迫我,真是忘恩负义,因此我决定今后不再施恩德给别人了。”简主用打比方的方法开导他说:“噫!你的话错了。如果你在春天种植的是桃树、李树,到了夏天你便可以在树阴下歇凉,秋天能吃到它的果实。如果你春天种植的是有尖刺的蒺摹,夏天就不能够采摘它的叶子,秋天能够得到的只能是扎伤人的尖刺。所以培养争举荐人才就如同植树一样,你所培养举荐的人是不可重用的卑劣之人,你怎么可以不加选择就随便培养和举荐这种人呢?”(原文为:“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令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之所树,非其人也。’”)
  
  据此,后人将培养举荐优秀人才称作“树人”,而且将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比作“树桃李”。“桃李满天下”即由此而来。与之相关的语词尚有“桃李春风”、“桃李之教”,喻摺学生受到良师的教诲;“桃李门墙”、“桃李盈门”,形容生徒众多的师门。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