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社工月薪不足4600 九成不满意薪酬(二)
超七成社工对服务成效较为满意
东莞社工事业发展已有5年。问卷调查显示,近六成社工认为,目前有一半公众对社工比较接纳,但也有近四成社工认为,目前仍有很多公众不了解社工,甚至没听说过社工,对社工较为排斥。
此外,超过七成社工对自己的服务成效比较满意。
解读:东莞社工行业属正常发展
刘先生认为,目前还有很多公众对社工较为排斥是正常的。“目前东莞社工事业还没有全面铺开。东莞社区这么多,一共才1200多名社工,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社工进驻。”
对于目前公众对社工的认知和接纳度,刘先生认为这是东莞社工行业正常的发展情况。“香港社工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公众接受度才这么高。”
行政化
超七成社工认为行政化严重
目前东莞社工行业存在哪些问题?根据问卷调查,排列前三的问题分别是:
成熟优秀的社工流失较为严重,缺乏优秀的本土社工;行政化较为严重,很多社工变成了“打杂工”;管理主体过多,不知道听谁的,从而影响了自己工作量的完成。
事实上,社工行政化一直被业内“吐槽”不已。今年3月,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教授来莞讲座时就指出,在一些社区,有些领导认为社工应该成为他们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深圳,甚至有些领导想让社工去服务窗口坐着办公。
解读:由购买模式决定,属“疑难杂症”
“东莞所有的一线社工,肯定有一定的行政工作量,只是多和少的问题。”刘先生称,这些行政工作包括做方案、报告、文书等等。此外,也有用人单位将派驻在社区的社工调出来,不做专业服务工作,而是专门帮用人单位做行政工作,作为其临时性补充,这些社工也因此成为“打杂工”。
而行政化倾向跟管理主体过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先生说,社工机构有“中介化”的意味,即用人单位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这种用人模式意味着,社工至少要受用人单位和所在机构的两头管理。有时出钱的一方话语权大一些,机构就会妥协,从而社工就会被用人单位任意调配,造成行政化。
但归根结底,这跟东莞的社工购买模式有很大关系。目前,东莞政府购买模式包括两种: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其中,岗位购买的社工占了约七成。
“上面所说的情况,主要指岗位购买模式,这种模式导致社工行政化较为严重。”刘先生表示,相比之下,项目购买模式则要好很多;因为社工机构只要以项目运作成效向购买方负责即可,“这种情况下,社工主要听从机构的,由机构跟购买方对接。”
刘先生将社工行政化称之为“疑难杂症”,这也大大削减了社工的成就感。“其实每种购买模式都各有利弊,项目购买模式也存在不稳定性,一个项目运作完了,社工又要重新安排岗位,这也对社工人才的稳定性有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东莞社工行政化问题,今年5月,市社工办委托了东莞市现代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对12月31日前获得政府购买市直部门社会工作岗位的社工机构进行评估,共涉及10家社工机构。评估结果或于今年9月出炉,“到时我们会根据评估结果,对全市的社工岗位进行优化调整。”
东莞市一线社工人员工作现状调查问卷结果
调查样本数:166人
调查时间:6月23-6月25日
“做社工养不了家”转行做律师
人物
1
姓名:张雷
年龄:27岁
社工从业年限:一年(转行做了律师)
辞职原因:工资难涨难养家,对法律更感兴趣
8月,从长沙大学社工专业毕业的张雷,正式成为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医务社工。他被分派到虎门太平人民医院,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等。半年后,张雷被派到东莞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协调处理医疗纠纷。
薪酬很难上调,这是社工们普遍面临的难题。张雷表示,刚毕业时的工资还可以接受,但是社工工资很难上涨,“作为男生,这点工资没有办法养家。我可以把社工当成一种事业,但是想依靠这个养家就会很辛苦。”
从事社工一年之后,张雷选择了辞职。“相比于社工来说,我的兴趣主要在于法律,法律的工作更有自由,更有选择权。”目前,张雷在东莞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尽管刚起步,工资还没有社工高,但是他相信通过不断的工作积累,自己能得到合适的薪酬待遇。“而且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客户进行指导,不需要像社工那样要时刻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这是我更喜欢的工作状态。”
声音
作为男生,这点工资没有办法养家。我可以把社工当成一种事业,但是想依靠这个养家就会很辛苦。———长沙大学社工专业毕业生张雷
东莞一线社工的薪酬水平在珠三角属于中等偏上。在珠三角地区,深圳的社工工资最高,每月拿到手的工资比东莞高200-300元,其次是东莞和广州,两者工资水平相当,然后是佛山、珠海等地。———市社工协会研究部主任刘先生
工资难涨晋升无望她辞职回乡
人物
2
姓名:阿方(化名)
年龄:26岁
社工从业年限:3年多(近日已递交辞职申请)
辞职原因:工资多年不变,晋升通道竞争激烈,对东莞和机构归属感弱
今年6月,阿方正式向机构递交了辞职申请。至此,她已在东莞做了3年零3个月的社工。
3月,即将毕业的阿方只身从福州来到东莞,成为一名社工“广东的社工行业发展比较好,待遇也比福州高。”刚入职时,阿方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4200元左右,她觉得收入还不错。
但是3年过去,阿方的工资几乎没有变化。“机构工资安排没有梯度,虽然有学历工资、工龄工资等,但是太少了。”阿方说,此外,机构的福利待遇也让她觉得很不满意,“几乎没有过节费,端午节才发二三十块,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机构才给交六七十元。”
去年,阿方工作时间满了两年,符合申请社工督导助理的条件,但最终却落选了。“当时我们机构只有三四个名额,而到机构工作的社工就有60多人,几率太小了。”
归属感弱“机构离自己越来越远”
此外,阿方觉得对机构和东莞的归属感太弱。“就像是对家的想念,如果你可以从这个家里获得温暖和支持,是舍不得离开的。”前两年,阿方所在机构每个月会有一次全体同工的述职聚会,大家可以和各领域的同工分享工作和生活。“后来随着机构同工增多,这种述职就变成同一个领域同工的聚会,不知道其他领域的同工做了什么。”
另外,以前每隔几个月机构为同工举行的生日会,现在也取消了。“现在基本上是督导助理在和机构交流,机构对一线社工的了解很少。”这些都让阿方觉得机构离自己越来越远。
阿方现在仍然单身。她说,自己的朋友和家人都在老家,作为社工,她的社交圈很小。“如果你在这既没有家人,又没有男女朋友,肯定会觉得孤单。”
辞职回老家或再做社工
不过在东莞的这三年,阿方并非一无所获。“以前对社工价值观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和想象的层次。”阿方说,但在实践中她对社工价值观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比如说,我们强调要尊重案主,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时候,可能一个很细微举动或言语就能表现出来,不是我之前想象的要做得多么复杂才能表现。”
社工的经历也让阿方获得了成长,“让我更懂得去感受别人、倾听别人,人也变得亲和很多。”
目前,阿方已提交了辞职申请。她准备回老家福建,虽然有可能改行,但多半还是会从事社工行业。“对这个行业有了感情,不是一下子就能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