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工资改革方案 > 正文

年最新四个转变研讨材料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四个转变研讨材料一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理念、新思路,特别是“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是对青海多民族省情认识和把握的一次新的升华,也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客观需要,更是全省各族儿女的期盼和心声。市创建办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创建步伐,着重从以下方面,指导全市努力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

狠抓宣传教育引导,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微视频征集”、“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民族团结感动人物”评选、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力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探索建立加强少数民族服务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做好服务工作。

巩固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做好民间信仰依法管理试点工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法律“七进”,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综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为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迈入小康社会。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针对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确保“六项重点帮扶措施”落地生根。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创建工作纵深推进。强化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形成工作合力。细化验收程序、验收标准,全力推动创建“八进”活动,为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奠定坚实基础。

四个转变研讨材料二

3月15日,由省委党校主办的《青海学习报》召集省垣部分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进行专题交流和研讨。会上,省属部分高校、省环保厅及省委党校与会代表围绕“四个转变”提出的背景及地位、意义和内在关系,摆观点、讲道理,热烈讨论,相互交流,深化了大家对“四个转变”的认识。

大家认为,“四个转变”新思路是对青海省情和青海发展战略认识的进一步升华,是省委省政府治青理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决策部署,它必将转化为指导和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实践。

大家认为,推进“四个转变”,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必须切实推进经济和生态在发展形态、发展定位和发展理论上的高度融合,立足省情着力制造稀缺、金融发力和服务跟进;必须把握青海多民族省情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我省的生态、人文、区位和资源优势,找准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点,全面提升合作发展水平;必须以因地制宜的措施促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良性循环,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全面推动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资源化和现代化。

四个转变研讨材料三

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四个转变”的重要理念,特别提出了“实现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的重大战略调整,更加强调了生态建设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是落实*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宁生态环境建设,始终将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绿网作为西宁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推进。在11月20日召开的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打造绿色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重大部署,顺应了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关于“四个转变”的发展理念。未来,西宁林业生态建设将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新目标,抓住“生态优先”与“发展率先”两个关键,充分把握西宁林业生态建设在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战略中的示范引领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统筹谋划好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要在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构建以湟中县西堡为中心的生态绿芯、南北两山和城市远山(拉脊山、日月山、大坂山)为屏障、沿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六岸”绿化为生态廊道的“一芯二屏三廊道”的城市新型生态布局,积极推进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启动园博园规划建设。到2020年,让西宁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12平方米,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提供坚实的绿色本底和生态保障,将西宁建设成一座空气更加清新、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宜居、景色更加优美的幸福之城。

四个转变研讨材料四

8月22日至24日,*在青海视察时,提出了“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充分体现了以*同志的*对青海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海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为做好青海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海在行动??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四个转变”的新思路,青海正在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个转变”引起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

“四个转变”迅速成为青海高原大地的热词;

“四个转变”迅速转化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方向。

大家纷纷表示,“四个转变”提振了新时期青海人的“精气神”,表现出了青海人的大气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站在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来看青海,扬长避短、决胜千里的发展思路,是*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省情认识,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实的思路创新,具有贯彻中央精神,衔接国家战略,借鉴省外经验,深化省情认识,彰显地方特色等特征。

连日来,本报分别采访了3位地区、部门负责人,就如何理解“四个转变”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实的思路创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心得,共话未来。

对话人物: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南

【如何理解“四个转变”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实的思路创新】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四个转变”新思路,特别是“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是贯彻落实*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历史选择、现实需要,是青海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自觉行动,是青海朝着*生态文明*迈进的总动员。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突出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就是要求我们要全力维护这个“全局”,确保这个“大局”,这是青海在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战略推进中最新的实践成果和战略升华。

【争做“四个转变”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大”思路引领,做大青海生态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突出抓手,统筹推进省内五大板块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全流域和区域生态保护,聚集新合力做大青海生态。

形成大战略。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引,把“四个转变”落实到生态保护各项工作中,形成绿色联动大战略,实现我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新突破和“绿色崛起”新形象。

制定大规划。尽快研究启动编制青海生态保护中(长)期规划,同步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三期、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综合防治规划工程等区域治理的分项规划编制工作,保障“五大板块”和“一屏两带”生态格局持续提质增效,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实施大推进。立足省情实际,全力实施好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青海湖、柴达木、东部干旱山区生态保护工程,增强各大生态板块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连通性,形成更好更优和更加持续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效应,筑牢青海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基。

实现大融入。加强沿江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合作交流,形成上下游之间共筑华夏生态安全屏障的新合力,激发新潜能。

带动大发展。坚持保护优先,使生态之策成为青海发展之基,使绿色发展成为生态之本、民生之本。

●“强”举措支撑,做强青海生态

增强对自身发展的支撑力。深入挖掘生态潜力,在生态旅游、原生态文化体验、绿色生态产品开发和推介、招商引资引才、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等方面充分发挥价值作用,支撑我省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增强对流域保护的牵引力。主动建立与三江流域省市自治区的生态保护协作共建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在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群众环境教育、党务合作、政务交流等方面加强协作,从三江源头吹响生态保护新号角,发起全流域和区域生态保护新攻势,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输血造髓。

增强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保障力。建立生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机制,强化生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环境友好,全面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制度。

最新四个转变专题研讨材料

关于最新四个转变发言稿

最新青海省四个转变发言稿

最新结合四个转变的发言稿

最新四个转变发言材料

关于最新青海省四个转变心得体会范文

干部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优秀篇】

领导干部青海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