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及地震带分布图高清
一、郴州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08日13时07分在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北纬25.90度,东经113.05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震感情况:郴州北湖区、苏仙区(许家洞)区域有轻微震感,五楼以上住户家长家具、灯具摇晃持续5秒钟左右,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据郴州市地震局局长谷新鸣介绍,本次地震为浅源性有感地震,属于近十年来整个湖南较大强度地震,但郴州是少震弱震区,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不过,此次地震中心区域多为矿区,不排除矿山塌陷的可能,但具体情况要经过现场勘查后确认。
地震发生后,郴州市地震局连同湖南省地震局专家立刻赶赴震源区域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调查了解地震影响情况,并部署防震工作。
湖南第一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候?已无法考证。
我们翻开《常宁县志》,上面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周鲁襄公十六年(春秋时期,公元前557年)甲子地震",这是湖南文献中对地震的最早记录。然而经过专家考证,这本《常宁县志》刊于雍正时期,关于地震的记载是抄《史记》的内容,发生地点应该在鲁国,而不是湖南。东汉以前,几乎所有关于湖南地震的记载都是牵强附会。
东汉末年开始,地震有了较确实的记录:公元3世纪和4世纪,湖南地震各有两次,5世纪没有记载,6世纪有一次,7世纪没有,8世纪有一次,9世纪有一次,10世纪没有,11世纪有一次,12世纪没有,13世纪有一次。1000年的时间里,文献上记录的湖南地震只有寥寥9次。如果采用技术手段对湖南进行地质分析,地震次数将有所增加。2004年湖南省政府新址土方工程剖面的古地震遗迹,专家经过地质分析得出结论,长沙曾有过至少两次强度在7.0以上的地震活动,这在文献中并未记载。
明清时期,文献记载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之所以会增加,不是地震突然滚滚而来,而是之前对地震的记载有大量遗漏。明清时期,史料记载更加详细和权威。1500年以后,我国史料记载的较大地震才是基本可靠的。
1449年9月1日,湖南宜章发生地震,"三日泉水流出尽赤",这是明代对于湖南地震最早的记录。
从1449年到1630年,这180年里,有49年发生了地震,平均每三年半有一次。27个县有地震记录:其中地震五次者有岳阳、沅江、衡阳三县;地震三次者有临湘、浏阳、常德、汉寿、益阳、宁乡、湘乡、新宁、安化九县;地震两次者有靖州、安乡、永定、常宁等县。数据可以看出,洞庭湖区的常德、汉寿、沅江、澧县、安乡、岳阳、临湘已形成一个多地震区,几次4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洞庭湖滨湖各县。除了湖区,邵阳、新化、新宁、安化等县又是一个小地震区。
1556年1月23日,中国山陕大地震,至少82万人被压死。山陕大地震震级为8级,以山西、陕西和河南,波及到了湖南。临湘、澧县、平江、安乡、浏阳发生地震,房屋震塌,压死人畜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