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五险一金 > 正文

社保资讯古人社保制度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社保当然不是现代产生的东西,早在我国农耕时代社保就在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彼时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全,但我天朝的君主们都深深明白百姓民生乃国之根本的道理,即使玩脱了让国家易主的帝君也有多少有些关注底层人民的利好作为。

古人养老保障

1.官员退休养老保障

如汉章帝元和三年,贤官第五伦请辞时,被汉章帝赐“以两千石俸终其身”,并加赐钱五十万,公宅一所。而宋朝大家为了俸禄都不想退休,朝中常驻老古董,也难怪王安石变法被批判的如此道德沦丧了。

2.百姓家庭养老保障

我国最早具有规模的养老制度始于周朝。《礼记王制》中就记载了贵胄的老人饮食标准:对5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细粮;对6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在当时来说还相当珍贵的肉;对70岁以上的老人,要在他们的饭食中增加副食;对80岁以上的老人,要让他们吃些珍馐美味;对90岁以上老人,考虑到此时老人行动多有不便,进食时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饮食。

周朝还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即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则儿孙中可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岁老人,则全家皆可不服徭役。 春秋战国在周朝养老免除徭役的基础上增加了免除赋税的做法。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继承了先秦时期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

唐代为了杜绝“空巢”提升养老质量,规定了父母在世时,子孙不能出远门、不能分家、不能私藏小金库、奉养老人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否则分分钟扑街!另有“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尊老)。”

唐令还有“补给侍丁”制度:侍丁不需服徭役,对8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他安排一个照料的侍丁,90岁以上的安排两人,百岁以上的安排5个人。奈何唐朝平均年龄为59.3岁,听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小编知道看到这里很多人都忍不住跪舔唐朝脚跟,政府也给我们派人养老吧!

3.国家来养老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公办养老院,高寿皇帝梁武帝萧衍曾在建康(今南京)创办“孤独园”,用于收留、赡养孤苦老人,后各朝代都有延续。

而各朝政府在社会补充养老方面也颇有建树。汉文帝时规定,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1石(约今120斤)、酒5斗、肉20斤;对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加赐帛两匹。宋仁宗曾下令给战死者的父母补助每月每人三斗米。明朝亦有:80岁以上的贫穷老人,当地政府每月要赠送大米近100斤、猪肉5斤、酒60斤;90岁以上的,每年加赐帛一匹、丝绵一斤。

另外自北魏始,将授予70岁以上的老人官位通过朝奉让老人颐养天年作为国家养老保障的政策,早在汉代也有给老人赐爵发俸的做法,从社会氛围与老人社会地位提升方面给予老年人养老最全面的保障。

古人医疗保险

1.公费医疗

古代设置太医署,北宋后更名太医局,是我国古时公办的医政管理兼医疗的机构。太医署除为皇帝妃嫔王孙公主服务外,唐宋时规定凡京师百署官吏、宫廷宦官宫女、南衙卫兵、各边疆驻京人员、禁军官兵等看病服药都由其一手包办。地方官吏看病吃药可找各州县设立的公办医疗机构,军队也有随行医疗组织,凡此类医疗,皆享受公费。

2.政府赠药

对百姓赠药是古代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最常见的做法。王莽把持朝政期间,就曾以朝廷的名义对旱灾、蝗灾地区百姓免费赠药,提供医疗服务。

瘟疫、传染病时期,朝廷或地方官府都会对百姓进行赠药活动,在平时也会为看不起病的民众赠药,宋元以后,赠药记载事例更多。宋朝时京城病疫流行,高宗赵构要求翰林院派出4名医官,给临安城内外的老百姓看病巡诊、赶制药品;孝宗赵慎则要求所有医务人员上岗,走上临安街头,挨家挨户上门发药。

3.公办机构免费看病

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专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费用全免。

4.朝廷广推民间慈善医疗机构

古代为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做得最好的是宋朝。北宋积极开办官办药店,提供疗效、价格都有保证的成药,深受老百姓欢迎。著名文豪苏东坡担任杭州通判时,为了控制当地疾病流行,给穷人提供方便就医,创建了“病坊”,起名“安乐”,后由官府接管,易名为“安济坊”。

古代生育保险

中国古代战乱不断人口稀少,鼓励生育多被纳入国策,在生育保障政策上所作的规定可见一斑。

越王勾践“十年休养生息”,据《国语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