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五险一金 > 正文

养老保险基金:转变管理模式的关键在哪里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透露,"十五"期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增长迅速,预计"十五"期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将达 16860万人,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收入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此后不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一次演讲中说,截至209月底,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总额已达1917亿元人民币。而社保基金作为中央财政财力储备基金,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的规模,才能起到弥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不足的作用。

我国社保覆盖面低,未富先老等现实问题让本不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但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还是这些"养命钱"如何管理、谁来监督、如何保证基金通过有效运作保值升值问题。近日,武汉大学李珍教授在对国外典型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后提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应考虑集中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模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管理成本低也更有效率,她认为,来自新加坡的教训是个人投资自主权不可取。目前我国在东北三省正在进行社保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而做实个人账户后,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就成为社保管理部门挥之不去的难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是参保人也难言"老而无忧"。我国社保制度建立不长,制度本身不完善,基金管理更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学习借鉴国外典型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成为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过程。1884年德国在全球第一个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其特点在于国家强制性、现收现付、既定给付,其基金采用集中管理、政府导向的投资模式。而到20世纪70年代后该模式遭遇广泛的批评,由此引发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相关理论争论。李珍认为,争论主要体现在养老基金所有制、财务制度以及养老基金运营模式两个方面,从制度层面上,有人认为,德国模式下的现收现付制会挤出储蓄从而妨碍资本形成,最终影响经济增长;所以反过来推论,要推动经济增长,就要挤进储蓄,因此需要建立个人账户来积累基金。另一焦点是应对老龄化趋势,要求改革公共账户,建立个人账户,因此需要基金积累。对于技术层面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养老基金管理该由政府管理从而建立政府导向型机制,还是该分散管理从而建立市场导向型机制的问题。从这个思路出发,李珍对目前国际上三种典型的养老保险模式进行了比较:美国加州模式看作公有公营的典型,新加坡模式是私有公营的典范,智利则采用私有私营模式。而其中美国加州市场导向的集中管理模式被我国社保部门关注,并曾派高管考察。加州公共养老金是美国最大、世界第二大公共养老金,管理基金达1580多亿美元,覆盖人口100万人。由于投资收入占到年缴费的四分之三,所以缴费比较少。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如此大的基金,基金管理成本只有 0.16%。

国际上这个数据一般在1%,中国达3%甚至更高。李珍介绍,与我们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固有的观念不同,这个基金投资比较独立和激进,股票投资占到60%多,房地产投资7.2%,有人认为,美国的风险投资50%来自养老金。到2001年6月30日,该基金投资5年平均收益为10.6%,10年的平均收益为11.4%。李珍认为,加州模式具有制度高效、管理成本非常低和投资收益好的特点,其原因在于集中管理市场化运营导致规模效应,因此在基金谈判能力、专家选择能力、日常管理成本、监管成本以及竞争引起的效果成本等方面都颇具优势。李珍认为,我国在进行基金管理制度安排时,需要理论上的准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公共退休金制度可以采取现收现付制度,也可以是基金制度;基金制度与政府导向型投资管理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基金的所有制(个人账户或公共账户)与基金收益率没有必然联系;基金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基金的市场化运营;基金所有制与是否集中管理无联系。

因此,概括三种模式对中国养老基金管理制度安排的启示,李珍说,加州模式给我们的经验是集中管理市场化运营,利用规模效应以及投资管理多元化的好处;新加坡扩大个人对公积金投资的自由选择权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政策选择;来自智利模式的教训是我们需要建立严监督宽投资的监管体制。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