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工作报告 > 正文

农村精神文明整改措施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保证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全区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推动农业繁荣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创新、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相关单位、街镇应当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持之以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

  现就我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渝委办发〔〕41号)和区委十届九、十、十一次全委会精神。

一、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的重要内容。区作为主城核心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发展水平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保证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全区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推动农业繁荣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创新、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近来。围绕全区“1234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个”建设,认真落实“民生双十条”大力实施“九字惠民工程”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巩固中加强、创新中深化,农村社会风气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提高,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思想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提供了有利条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一些区域和部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导致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部署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出现。因此,全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严格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将建成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区。

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必须*,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建设这个根本,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农民,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把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2015,实现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大幅提升,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区,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

三、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建设,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始终坚持把*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农民多办实事好事,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始终坚持统筹城乡、联动发展,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不搞“一刀切、两张皮”切忌形式主义、劳民伤财。

四、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深化*建设

  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始终以*为根本。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窗口、典范”建设。坚持大众化、通俗化,广泛宣传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农民思想实际,开展理论宣讲、巡回报告,组织编写出版理论读物,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坚定*理想。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建立健全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制度、阵地和队伍,切实加强经常性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强农惠农、建设*的重大政策。坚持面向基层、农村,各镇应培育“唱读讲传”活动基地,每培育1个以上经典诵读节目、编写10个以上本土故事、开展2场以上讲故事活动专场,各村(社区)均建立红歌传唱队,农家书屋配备《读点经典》丛书,培育10名以上故事员,健全传箴言平台和激励机制,广泛深入地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主的群众性活动,提振农民“精气神”引领农村文化新时尚。坚持抓基本、强基础,扎实推进农村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利用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集中性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活动,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纳入节日走访慰问对象,用民间舆论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坚持建阵地、强队伍,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宫、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义工岗、留守儿童之家等平台,选好配强农村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人员队伍,深化“五心四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农村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突重点、破难点,狠抓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公开质量,彻底治理“难点村”保障广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鼓励和引导农民充分参与民主管理。

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完善村镇交通、通讯、供给、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按照“设施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建设特色化、发展错位化”原则。明晰城镇发展载体脉络。加快农村三级路网建设,修建和改造农村便民桥、便民路,形成骨架公路、村道公路、通户便道连接贯通的农村道路网,新建一批农村公交客运站、首末站和停车港,实现村村通公交客运。大力推进农村“电力增容、燃气进村、饮水入户”三大工程,加快清洁能源、互联网、有线电视等管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垃圾站、污水管网、市政照明等公共配套设施。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十大农民新村建设,积极引导各镇集中建设“风貌统一、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经济适用”巴渝新居;通过“主体排危、风貌改造、环境整治”并举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及时全面消除危旧农房安全隐患,全方位创新村容村貌,切实改善农村居住品质。建设一批农村社区公园和文化广场,大力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组建部门牵头、企业参与的对口帮扶团”对发展滞后的村镇和贫困群众实行帮扶,推动农村家庭普遍拥有“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手机、电脑”等“七大件”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支撑,以花木、水果、观赏鱼、蔬菜等为载体,大力发展都市乡村旅游,实现城市需求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努力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现代都市农业的先行区”2015,构筑起以城市农业、景观农业、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支撑体系。

六、提供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推进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街镇中心区域、各经济板块建设一批具有特色、优势互补、主题鲜明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阵地,继续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妇女之家以及板报橱窗、文化墙、村务公开栏、村史陈列室、公益性上网场所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2015,建成茶园文化艺术中心和各街镇文化中心(站)建成规范电子阅览室100个,农村100人以上的村民聚居区修建50个“家家乐”健身娱乐广场、50个农村社区“小游园”实现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全区实现“一刻钟文化”使农民出户15分钟内便能享受公共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达到每百万人拥有17个以上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标准。

  建立完备的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发掘农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镇、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工作,力争新增国家级保护项目2-4个、市级保护项目5-10个、区级保护项目10-20个,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在传统文化消费市场中的独特价值。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大力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雕刻、刺绣

  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和戏曲、杂技、绝技、花灯、龙舟、舞龙、摆手舞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发掘和保护农耕文化,拓展丰富农业功能,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镇、名村,大力推广迎龙镇“四季垄耕”项目先进经验,建设一批参与性强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区和示范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动农民群众自愿开展或参与节会歌会、花会灯会、文艺演出、体育健身、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特别是以“节日”为主题的农村节日民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生产者和农村特色文化事业的受益者。尊重农民的文化选择权,着眼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生产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坚持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定期开展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活动,村(居)定期放映惠民电影,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艺、传媒、娱乐演艺与农村实际的融合,组织和引导创作人员、市场主体创作生产一批反映特色的优秀“三农”题材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艺演出经纪人和文化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采取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各种性质的图书馆、文化馆、文艺院团、电影企业把优质新颖的文化产品送进农村,大力支持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和个体放映队发展。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绿色”电脑进农村和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故事、送书刊、送春联下乡的六送”活动。报、网、电视台要开辟专栏,持续宣传报道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态、亮点、经验。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农村集镇经营性网吧的管理,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七、夯实农村文明细胞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切实提高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及文明小康村、平安村镇、卫生村镇、森林村镇、生态文化村等各类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题。把创建活动办成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助力农业生产增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认真贯彻《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社区)和文明镇(村)建设与管理办法》南委办发[]12号)按照“领导坚强有力、村风健康向上、村民素质较高、公共服务到位、管理建设有序、生产发展利民”标准,大力推动文明村建设;按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文化生活健康向上、社会管理优质高效、环境面貌整洁优美、基层民主健全有效、农村经济不断壮大”标准,大力推动文明镇建设。研究制定《区文明集市创建管理办法》组织农村集市积极创建“经营诚信守法、管理秩序良好、环境整洁卫生、引领文明风尚”文明集市。深化文明细胞建设,以农村家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创建评比活动。启动实施“建文化大院、创文明示范村”工程,积极引导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文明与文化相结合、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创建与创收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村各类特色创建活动。2015,全区力争拥有2个以上全国文明镇、5个以上市级文明镇标兵、10个以上市级文明村、20个以上区级文明村。

  探索推广城乡文明共创的参与式方法,坚持城乡文化平等互动、城乡资源共建双赢。大力实施“单位支持农村、社区支持农业”行动。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各类创建资源,结合“三进三同”四个一”活动实行城乡联动,使城市与农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大统筹城乡力度,综合整治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对周边村镇的带动作用,确定一批关联度高、操作性强的城乡共建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所在地街镇、村社共同开展创建活动,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设施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积极开展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考核测评内容。组织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和“两新”组织与村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组织全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与村镇开展“争当文明先锋共建‘窗口、典范’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等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共发展共繁荣。

八、营造互助友爱良好氛围,拓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贫困户等重点人群实施关爱行动,组织发动城市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空巢老人和农民工“三大志愿服务行动”引导文明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义工岗、乡村学校少宫、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示范岗等平台,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积极推广“十万家庭十万爱,城里乡里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征集城市志愿者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家庭结对,帮助农村未成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实现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发挥农技专家、科普人员和农村技术能手作用,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组织法律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义务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服务。从大学生和城市文化文艺人才中向镇综合文化站选派文化志愿者,从农村骨干中培养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进社区、进院坝,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引导镇、村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力争实现镇级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组织健全、人员充实、实效突出的村镇志愿者队伍达到20支,并通过开通村居微博等新型媒介平台,创新村居管理形式、优化基层自治,大力倡导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

九、形成推进工作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选好配齐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中共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委宣传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知》南委办发[]17号)健全街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担。街镇党委宣传委员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基本职责,文化专干、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志愿者、返乡创业农民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农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每财政预算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区、街镇和村社精神文明建设,并向城郊镇重点倾斜。从今起,区级财政设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专项经费,不断增加财政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投入。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资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区文明办要发挥沟通、联络和服务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文明委要牵头各成员单位。抓两头、带中间,统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经济和信息化、民政、司法、财政、人力社保、环保、城乡建设、交通、房管、农业水利、林业、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旅游、移民、国土、规划、工商、扶贫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以及“两新”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更好地带领农民群众建设*。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搭建农民便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广泛吸引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