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工作报告 > 正文

年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要点解读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要点解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3亿元,增长9.2%。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430元、15130元,分别增长9.5%、1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1%。城镇登记失业率1.95%。

推进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以实施“双百工程”为抓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70亿元,增长11.5%。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实现产值3902亿元,增长16.8%。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279个,完成技改投入983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215亿元,增长15%。完成省定化解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550亿元,增长15.2%。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90亿元,增长12%。新增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3家,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达4家。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5亿元。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07亿元,净增直接融资117.5亿元。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姜堰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考评居全国首位,高港获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兴化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海陵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省级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17.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1.2%。加强自主品牌和标准体系建设,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新获发明专利授权340件。强化人才支撑,新增省“双创计划”团队1个、人才15名,省“双创博士”25名。扎实抓好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深化综合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突出简政放权,出台并向社会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权力、行政审批等目录清单,推行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率先实施工商登记负面清单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实行“三证合一”,4个镇(街)简政放权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顺利实施。全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强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管理,严格执行“两个清单”、“两个审批”制度,落实偿债准备金制度。“营改增”试点企业达1.1万户,累计减税10.8亿元。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项目大突破实施意见,加强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定向招商,全年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稳定外经外贸,完成进出口总额108.9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7.9亿美元。加快中国医药城产业化步伐,签约落户医药类项目128个,在建产业化项目103个,新增投产企业30家。高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创成省级科技产业园,锡山经济开发区兴化工业园、江阴高新区黄桥工业园和昆山高新区姜堰工业园先后获批。推进新一轮沿江开发,编制实施沿江转型升级规划,泰州港核心港区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海关、国检、海事、边检为开放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提高组织程度,加快城乡建设,功能形象明显提升。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规划引领,组织开展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着力维护规划权威性和稳定性。调整优化市区城建体制,启动实施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推进老城改造加快新城建设的意见,周山河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速,西客站片区、钟楼巷文化街区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完善拆迁政策,盘活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土地资源,积极化解拆迁和融资难题。加强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大违法建设防控力度,市容市貌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泰镇高速泰州段、阜兴泰高速兴化至泰州段、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开工建设,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泰州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国电泰州电厂二期、连淮扬镇与宁启铁路东北联络线获批,泰州常州、江阴靖江过江通道列入国家规划。市区东风路南段、永定路东段快速化改造和环城东路东环高架建设有力推进,梅兰路、育才路等断头路相继接通。泰东河整治、引江河二期、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进展有序。办好新一轮农村实事,区域供水通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83万人,新改建农村道路295公里、桥梁167座,疏浚县乡村河道995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市本级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姜堰、海陵分别通过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和技术评估,新增3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级全域考核验收,并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加强绿化建设,实施“空转绿”工程,全市新增造林面积7万亩,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保持安定和谐。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认真办好改善民生实事。鼓励支持全民创业,新增创业6.8万人,净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668亿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发展慈善福利事业,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获“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6万套,住房公积金新增开户缴存职工4.7万人。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新改建养老机构32家,新增养老床位5236张。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新增3.3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前教育省优质园比例达61%,各市(区)全部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区),“泰微课”自主学习平台上线运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泰州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深化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各市(区)全部建成国家中医药先进单位。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靖江创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获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新增3家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重要进展,各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启动市区学校室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试点。新辟优化市区公交线路11条,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建成投用。深化平安泰州、法治泰州建设,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我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和创新调解组织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立体化现代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作成效突出。社会科学、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和气象、防震、人防、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硬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扎实抓好“四风”问题整改落实。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进一步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和要素协调保障,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坚持民生工作例会制度,用好12345?政风行风热线、市长信箱和望海楼论坛三个平台,及时梳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落实率明显提高。积极打造“阳光政务”,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官方微博、微信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绩效评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快完善。严肃查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整治“庸懒散”现象,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督查推进,机关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泰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以及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投入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形成双重挑战;全面深化改革进展还不快、亮点还不多,改革红利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较大压力;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能力亟需提高,机关作风和效能仍需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二、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三大主题工作的全面启动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增进民生幸福为根本,坚持稳中求进,致力稳中奋进,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5%以上,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的新规律新要求,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注重转变工作方式。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更加自觉维护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障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更加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减少直接干预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真正发挥好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更加主动为企业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注重科学理性发展。系统谋划发展格局,挖掘资源禀赋,放大比较优势,着力在港口建设、互联网经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前延后伸等方面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时俱进推进工作,紧扣年度目标任务,急而不躁抓发展、实而不浮搞建设,准确把握“好”与“快”的平衡点,力求在“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未雨绸缪防控风险,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金融领域等潜在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向“智慧型增长”跃升。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积极培育金融、技术、人才、土地市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进一步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注重体现民生为本。找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促进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效互动、良性循环,实现“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同步推进。落实民生投入长效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投入足额到位、逐年增加。坚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注重民生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积累性,立足当前办实事,着眼根本建体系,让群众真正得益受惠。

今年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1.调优结构促转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促进两业融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中国医药城产业化进程。继续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推动医药城由药品研发生产向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延伸,努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基地。推进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项目建设,新增药品投产企业12家,新落户医药企业100家以上。加快康健医疗区、标准厂房区五期等产业载体建设,组建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推动部省共建不断深化,积极申报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力争获批国家疫苗临床评价中心、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产业化基地。

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研发能力和综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加注重产品市场前景和销售服务网络的建立,力争实现新兴产业产值4600亿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加快生产工艺革新和技术装备现代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制造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扶持企业做优做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力争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5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30家,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2家。鼓励企业“走出去”,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推进建筑工业化,拓展建筑业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重点,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扩容提质,新增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5家。制订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安排重大项目的布局、开发和建设,促进旅游业与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城市重点商贸项目和社区商业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热点。

激发科技创新潜力。强化“四个对接”,着力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认真落实“人才强企”十条新政策,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推行“科技创新券”等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泰州科技人才广场、产业研究院,力争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抓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加强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专营机构建设。


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江苏省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解读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要点解读

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要点解读

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解读(全文实录)

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解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