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教师工作计划 > 正文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育笔记简短十篇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第1篇

今天下午,我班正在进行区域活动,正当孩子们玩的高兴时,结构区的志扬小朋友竟然把玩具摔在地上,或把玩具扔着玩。他倒乐呵呵的。其他孩子却愤愤然。为了能及时把握机会。让他认错。我没有马上过去。这时,志扬又把玩具扔到美工区的小朋友们的坐区里,还吓了孩子们一跳。于是我走过去大声说:"喂,小朋友,你们快听一听,是谁在哭呀?"孩子们都停下来,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奇怪的问:"老师,没有哭的呀?"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没有呢,你们仔细听听,好多玩具在哭呢,它们对小朋友们的意见可大了,刚才有的小朋友扔玩具,把玩具摔疼了。正在哭着向老师告状呢。它还说,如果你们在不爱惜玩具,它们就会与别的班里的小朋友交朋友。不与我们班的小朋友玩了。我的话刚说完。下课铃响了。志扬乖乖地把玩具捡起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一声不响的轻轻的把玩具和其它材料收好,并轻轻的放入玩具厨里。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育笔记简短十篇

适时教育,恰到好处。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乱扔玩具的现象。

第2篇

幼儿园教育随笔:让区域材料的投放“活”起来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在许多幼儿园里也不难发现,材料使用方法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如开展美食一条街的活动??面馆。教师给孩子提供了一叠报纸,旁边则放置着一碗已被教师撕好的“面条”。那么这无疑告诉大家“面”就是应该这样做的,孩子在这个活动去的任务就是撕纸。孩子根本不必要去考虑什么,那么试问孩子在参加这个活动区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呢?如果换一种方式,将许多材料放置在一起,有报纸、毛线、橡皮泥等等。由幼儿自己去制作面条,说不定他制作的面条还花样多种,销量不错呢!那么又试问这两种活动你又更喜欢哪种,哪种更能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呢,我想答案是无疑的。 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层次性和开发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认识。

其一、多用性。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多种用途,使材料真正满足孩子的需要并达到教师的目的。例如:在让孩子通过操作将同一瓶身与瓶盖子配对时,我们还考虑到可以根据瓶子的大小、高低、粗细进行排序。所以在收集和提供材料时,我们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瓶子,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在当孩子们以给瓶子配对为目的的游戏时,突然发现它还可以用来按不同特征排序,他们是那么的开心与骄傲,不停的与身边的同伴介绍和交流。我想,这样为游戏提供材料,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并达到教师的目标。

其二、层次性。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同样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中要注重层次性。所谓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小班幼儿有一个“剪薯条”的内容,我们提供的是学习使用剪刀的相关材料--吹塑纸,就预先为幼儿画上较宽的直线、较窄的直线和曲线等几种不同的线条,使幼儿在随意的自由剪之后,能够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提高操作水平。使同一种材料有不同的难度差异,能够适应不同能力层面的幼儿的需要和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又如,大班幼儿有一个探索“斜面”的活动,教师为幼儿的材料,也是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之初,教师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鼓励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的运动方式,然后,提供幼儿可以自己变换角度的斜面,幼儿可能会发现斜面的角度不同时,球发生的不同运动变化,接着,提供长度不同的斜面,让幼儿操作观察,在此基础上,提供表面有不同材料(摩擦系数不同)的斜面,引导幼儿比较发现它们的秘密,也可以为幼儿准备除了球体以外的其它立方体,让幼儿尝试比较它们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以上赘述,可以说明,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材料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识结构,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有提高的作用。

其三:开发性。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区域活动的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既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有利于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如语言角,小班可从单幅图片的短句讲述到拼图造句;中班可从看图讲述到排图讲述;大班则可续编故事到按自己的意愿组画讲述。这一活动融语言学习、绘画、手工操作集于一体,幼儿在认认、玩玩、剪剪、拼拼、讲讲中发展了思维、想象、语言和绘画能力。

第3篇

老子曾说:“治大国烹小鲜。”老子将治理比作烹调小鱼一样,只要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这样煮出来的东西,色鲜味美。可见,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管理无小事。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只要管理得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从细微之处入手,那么肯定行之有效。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拿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吧,他们不太受束缚。你跟他们提几点要求,他们事前都是一一点头答应的。可是一旦做起来,他们全都抛之脑后了,真是很头疼。就拿区域活动的管理来说吧,每天的区域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事了。区域活动的气氛轻松、自由,形式灵活多样,满足了幼儿亲自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活动的管理难,特别是一些规则的制定。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区域活动规则就是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像以下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小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强调一些规则:“小朋友,你们要把材料放放整齐……”。但是活动起来,往往无济于事,这儿扔一个,那儿丢一个,材料总是弄得到处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这些类似的情况,都要花去几乎三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的时间,另外,有些活动区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比如娃娃家,大家都想进去玩,这样一来还照成区域人数超员拥挤,导致争抢玩具的恶果。于是,我们常常埋怨: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淡薄,总是玩不好,还不如不玩呢。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理解规则的能力,还是另有原因呢?

后来也在苦苦思索,怎样更好的管理小班的区域活动呢?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而是比较青睐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能不能根据这一点,动点脑筋想出制定规则的好办法呢?经过我们小班老师们的集体讨论,觉得用标记牌来限制人数是个很好的方法。在每个区域活动外摆放标记牌,幼儿如果想要进去玩,必须先挂上该区域的牌子才能进去。牌子没有了,就说明人数满了,可以去其他的区域内玩。这个规则一实施,果然见效。孩子们吃完饭,去区域活动玩,首先是看有没有牌子,有牌子就马上挂上进去玩,如果没有挂牌进去玩,旁边的小朋友见了,也会马上劝阻他出去,这样起到了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当然也便于老师的管理,我现在只要一看孩子们脖子上挂的是什么标记牌,我就知道他是哪一个区域活动的孩子,更有利于我对孩子们的指导。现在孩子们每次进区域活动总是自觉地挂牌,如果该区域的牌子没有了,他们会自觉地去另外的区域玩。

比起以前采用生硬的说教“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牌来融合区域规则,实际效果要好多了。标记牌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区域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牌的启示,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入区域活动,避免了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

针对材料到处乱放、乱仍的情况,我们班采取了谁是最佳区域活动宝宝的评比,每次玩好,每个区域我们都评选一名最佳宝宝,奖一颗小星星。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一颗小星星那是无上的光荣。所以都要争取得到。当然要得到这颗小星星,老师的要求就是在区域活动中遵守规则,不争抢玩具、玩好后材料能及时摆放在原来的地方。这样一来,促使孩子们都能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玩好后能及时的放回原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小小一颗小星星,作用还真不小,以前我喊破喉咙也没几孩子能将区域活动的玩具、材料迅速摆放好。现在孩子都能自觉的收拾好区域活动里的玩具,因为他们都想要那一颗象征荣誉的小星星。

通过这个阶段的尝试,我体验到:小班区域活动要想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老师真的必须动点脑筋、花点心思,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一些可行的规则实施。这些小小的规则改动,虽是细微,却无不体验出老师对孩子的敏锐观察,细小之处见功夫。“治大国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尚要有如烹饪一条小鱼一样细微,何况管理一个班级,那就更要注意细节了。区域活动管理只是班级管理的一小部分,而区域规则制定则是区域活动的一小部分,这小小的一部分做出的改动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细节之处是不能小看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把每一个细节尽量做到位,那么 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就能一一解决了。

第4篇

老子曾说:“治大国烹小鲜。”老子将治理比作烹调小鱼一样,只要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这样煮出来的东西,色鲜味美。可见,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管理无小事。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只要管理得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从细微之处入手,那么肯定行之有效。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拿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吧,他们不太受束缚。你跟他们提几点要求,他们事前都是一一点头答应的。可是一旦做起来,他们全都抛之脑后了,真是很头疼。就拿区域活动的管理来说吧,每天的区域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事了。区域活动的气氛轻松、自由,形式灵活多样,满足了幼儿亲自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活动的管理难,特别是一些规则的制定。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区域活动规则就是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像以下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小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强调一些规则:“小朋友,你们要把材料放放整齐……”。但是活动起来,往往无济于事,这儿扔一个,那儿丢一个,材料总是弄得到处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这些类似的情况,都要花去几乎三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的时间,另外,有些活动区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比如娃娃家,大家都想进去玩,这样一来还照成区域人数超员拥挤,导致争抢玩具的恶果。于是,我们常常埋怨: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淡薄,总是玩不好,还不如不玩呢。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理解规则的能力,还是另有原因呢?

后来也在苦苦思索,怎样更好的管理小班的区域活动呢?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而是比较青睐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能不能根据这一点,动点脑筋想出制定规则的好办法呢?经过我们小班老师们的集体讨论,觉得用标记牌来限制人数是个很好的方法。在每个区域活动外摆放标记牌,幼儿如果想要进去玩,必须先挂上该区域的牌子才能进去。牌子没有了,就说明人数满了,可以去其他的区域内玩。这个规则一实施,果然见效。孩子们吃完饭,去区域活动玩,首先是看有没有牌子,有牌子就马上挂上进去玩,如果没有挂牌进去玩,旁边的小朋友见了,也会马上劝阻他出去,这样起到了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当然也便于老师的管理,我现在只要一看孩子们脖子上挂的是什么标记牌,我就知道他是哪一个区域活动的孩子,更有利于我对孩子们的指导。现在孩子们每次进区域活动总是自觉地挂牌,如果该区域的牌子没有了,他们会自觉地去另外的区域玩。

比起以前采用生硬的说教“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牌来融合区域规则,实际效果要好多了。标记牌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区域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牌的启示,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入区域活动,避免了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

针对材料到处乱放、乱仍的情况,我们班采取了谁是最佳区域活动宝宝的评比,每次玩好,每个区域我们都评选一名最佳宝宝,奖一颗小星星。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一颗小星星那是无上的光荣。所以都要争取得到。当然要得到这颗小星星,老师的要求就是在区域活动中遵守规则,不争抢玩具、玩好后材料能及时摆放在原来的地方。这样一来,促使孩子们都能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玩好后能及时的放回原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小小一颗小星星,作用还真不小,以前我喊破喉咙也没几孩子能将区域活动的玩具、材料迅速摆放好。现在孩子都能自觉的收拾好区域活动里的玩具,因为他们都想要那一颗象征荣誉的小星星。

通过这个阶段的尝试,我体验到:小班区域活动要想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老师真的必须动点脑筋、花点心思,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一些可行的规则实施。这些小小的规则改动,虽是细微,却无不体验出老师对孩子的敏锐观察,细小之处见功夫。“治大国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尚要有如烹饪一条小鱼一样细微,何况管理一个班级,那就更要注意细节了。区域活动管理只是班级管理的一小部分,而区域规则制定则是区域活动的一小部分,这小小的一部分做出的改动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细节之处是不能小看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把每一个细节尽量做到位,那么 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就能一一解决了。

第5篇

元元是我们班年龄较小的一名男孩子。开学到我们班时,我就发现他有些任性,常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并又哭又闹,还常常到老师面前"告状",老师给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针对他的问题,我曾尝试着采用鼓励、表扬的办法来激励他、促进他改正自身不足,但经过一段时间却发现,鼓励、表扬对他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起作用,而对于另外一些问题作用就较差,几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在每天加强对他观察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最近,在区角活动时我发现元元爱去美工区玩,喜欢玩美工区里小贴贴,有时把小贴贴粘在他自己画的小房子里,有时还照着小贴贴画图片。他在美工区的举动让我发现了他感兴趣的东西,也使我的脑子里闪过一种个别教育的构想。对!就从他感兴趣的东西入手,结合一个图表来帮助他改正他身上的不足。

下午区角活动时,我找到元元并问他:"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他说:"飞机"!"好,MissKaty给你画一个飞机,咱们给他起个名字吧。""叫元元号"元元兴奋地跳起来。"那好吧,这就是你的小飞机了。"然后,我在小飞机上画上两排小格子,并给他讲明画的意图:上面的格子代表'星期',下面的代表'坏习惯'。我告诉元元,这架飞机是专门来运送坏习惯的,第一次咱们运送'扔鞋子'的坏习惯,如果你每天能按老师的要求睡觉前把鞋子摆好,而不到处乱藏鞋子,那么就在下面的格子里给你贴上一个小贴贴或你自己画一个画,当所有格子都画满了,你的小飞机就能把坏习惯运走了。"怎么运呢?"元元好奇地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给他留了一个悬念,以激起他的好奇心,这样能使他改掉坏习惯的决心更大一些。不过第一周里他没有能每天都做到不到处乱藏鞋子,不过他却总问我飞机要怎么运坏习惯,我还是没告诉他,而是暗示他小贴贴都贴上了才能告诉他。第二周,好奇心促使他记住了我的话,每天他都做到不到处乱藏鞋子了,并兴奋得赶紧来告诉我他的这一进步。我马上给他折了一架漂亮的飞机,上面写上'乱扔鞋子'的坏习惯,我让他自己把飞机投向天空,飞机借着风飞向远处,我带着他喊"元元的坏习惯运走喽!回不来啦!"小朋友们看着我们喊,他们也一起喊了起来。此时元元既兴奋又激动,我借此机会在大家面前问他:"元元,你的坏习惯真的运走了吗?"他十分认真地说:"运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对不对呀?"我问其他的孩子们,"对"大家齐声喊着。"那我们就看元元的行动了"。"好"!他很肯定地答应我。这个坏习惯改了,我在飞机上又换了另外的一个内容,并告诉他完成后又会有另外的惊喜。

最近我发现元元的一些坏习惯确实改掉了不少,这让我兴奋不已。从对他的个别教育中我深深感受到:鼓励、表扬只是教育手段的一部分,要想在个别教育中有更大的收获,应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问题选择适当的教育办法才会更有效。

第6篇

导读:我还深有感触:在平时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必须依靠自己地智慧做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

区角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但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以下是自己在带领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的几种适时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

一、“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有一个幼儿扮演“交通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车辆驾驶员说:“警察怎么没有红绿灯?”这可难住了“交通警”,眼看这位交通警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这时,教师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警共同想办法,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了。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交警没有红绿灯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积木代替红绿灯不但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还能点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小班幼儿受到启发后就会在以后游戏活动中寻找到其他的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以后,我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确实学会了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树立了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促使了幼儿从发展的“功能水平”进入到“最适宜水平”,已经达到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功能水平,在成人帮助下获得的发展水平为最适宜水平。

三、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的,而非干预性的。如: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我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以上是我在带领小班幼儿开展区角活动实践中地体会,在这同时我还深有感触:在平时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必须依靠自己地智慧做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

第7篇

今天下午,我班正在进行区域活动,正当孩子们玩的高兴时,结构区的志扬小朋友竟然把玩具摔在地上,或把玩具扔着玩。他倒乐呵呵的。其他孩子却愤愤然。为了能及时把握机会。让他认错。我没有马上过去。这时,志扬又把玩具扔到美工区的小朋友们的坐区里,还吓了孩子们一跳。于是我走过去大声说:“喂,小朋友,你们快听一听,是谁在哭呀?”孩子们都停下来,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奇怪的问:“老师,没有哭的呀?”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没有呢,你们仔细听听,好多玩具在哭呢,它们对小朋友们的意见可大了,刚才有的小朋友扔玩具,把玩具摔疼了。正在哭着向老师告状呢。它还说,如果你们在不爱惜玩具,它们就会与别的班里的小朋友交朋友。不与我们班的小朋友玩了。我的话刚说完。下课铃响了。志扬乖乖地把玩具捡起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一声不响的轻轻的把玩具和其它材料收好,并轻轻的放入玩具厨里。

适时教育,恰到好处。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乱扔玩具的现象。

第8篇

管子积木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最近的一周,我在区域活动里安排了建构区,请幼儿建构积木小人。这一天,我巡视到了那里,看到浩浩、勋勋、帅帅等幼儿拼了个长长的棒子一样的东西,握在手里还不停地开枪。我对他们说:“能不能搭个小人呢?”他们开始木然。我接着启发说:“瞧,我这块积木当作头,行吗?”聪明的涵涵开始迅速地用几块积木摆了个小人。我问他:“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呢?”他说:“他在走路。”于是,我夸张地表扬了他,并且说:“能不能拼个大力士、射击运动员……?”他们劲头十足,纷纷动起手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人拼出来了,有各种动作,各种姿态。

幼儿在建构区游戏,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让他们按意愿构建会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兴趣上。那么老师该怎么办呢。所以老师的适时启发和有方向性的引导很关键。本次的区域活动里它是显而易见的。

在第二天的区域活动中,我仍然继续观察建构区。他们有了前一天的活动经验后,小朋友都想?一个自己的运动小人。只是纯粹模仿别人的大力士等。那我又想,怎么才让他们拼出多种运动的小人呢。正当我无计可施时,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小人同时还摆出了小人的动作。于是,我请他们先做动作,然后再按照动作拼小人。结果好了起来。当我再次巡视到这个区域时,还发现了一个拼好的大方框,我想这可以当作足球门吗!接着引导幼儿想象这个方框是什么,在我多次耐心地启发下,幼儿才想到是足球门。那我就对他们说:“我们拼成的运动小人需要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你能不能帮忙拼一些和运动有关的东西来呢?像足球门不就很好吗!经过这样的启发后,幼儿们又开始动脑筋建构了,而且还引起更多幼儿的兴趣,参与的幼儿多了。

在一个活动中,老师的启发与引导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不但有横向的思考,还要有纵向的审视。老师也需要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活动更充分,更加精彩!

第9篇

通过区域活动不断细致、深入地开展,我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区域活动。星期五下午,孩子们与往常一样进入区域开始玩游戏了,我看到有好几个小朋友们都往运动区跑,因为他们特别喜欢玩球。跑得快的幼儿在球筐里东翻西挑的,跑得慢的也一哄而上,不一会便听见孩子们的吵吵嚷嚷声,甚至你推我挤地抢球,有的幼儿上面的球不拿,偏要弯着个背捡最底下的,这样一来,影响了其他小朋友拿球,大家就这样一个叠着一个,嘴里还不停地嚷嚷……看到这情景,我赶紧跑上去,让小朋友分散,并要求他们按顺序拿球,这才避免了万一会发生的危险。

通过这件事,我不由想到,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长辈都把好东西留给小孩,好吃的、好玩的一个人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的精神。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作为教师应注意及时引导,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耐心教育他们友好地与同伴玩,让他们学会谦让。

第10篇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幼儿园就已经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开展,从上个学期看来,幼儿还是很喜欢参与到区域活动当中去。刚开始时,幼儿们虽然能参与到区域活动当中,但却还是极少数的幼儿能够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等等。

一.幼儿园大班教学教育心得笔记七篇

(一):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但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郑以乐了。”我表示很悲哀地问道:“难道你们都不想我的吗?”“老师,我最想你了。”唐嘉琪立刻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时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响起。“真的吗?我也很想你们的。”我说。之后,我又问道:“那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我去了大润发。”“我去台湾风情园...查看更多

二.幼儿园本学期中班教育随堂笔记八篇

第1篇镜头一:活动《装扮我的好朋友》进行中,当孩子们看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大卡纸时,都不由的尖叫起来,这是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纸张,是孩子们以往作画时从未用过的。安抚好孩子们的情绪,我们决定开始活动。因为纸张和空间有限,所以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决定从中选出两位小代表,首先是上课时表现要好,包括精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其次是在平时能够与小伙伴们和平相处、乐于助人的代表,定好标准之后,我们开始投票选举,最...查看更多

三.幼儿园中班调皮的孩子教育笔记二篇

1中八班小朋友中也有那些比较令人记忆深刻的人物,比如杰小朋友就是一位让人时时要注意到他,让接触后不能忘记的一位。他长得圆头圆脑的,胖乎乎的身材,一看就是个大块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调皮,果不出所料,在后来的生活中,他的确是一位调皮捣蛋得不行的小朋友。一天中带班老师总是会好几次叫到他的名字。不只是因为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不是去弄别人,就是自己坐不牢东倒西歪,有时更甚至把他的一只肥肥的脚连鞋子...查看更多

现在幼儿们都挺好的,大多数幼儿都能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孩子们自己 所认为好玩的东西。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一开始,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并且延续了上个学期在区域活动中的很多好习惯,还是挺不错的,孩子们长大了 一岁,也的确在各方面能力都加强了不少,还是值得开心的。这个学期,幼儿 园还是会开展区域活动,希望孩子们还是能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