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二、总体要求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沧州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纵观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总体增长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从长远看,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更趋平稳、动力更为多元、结构更加优化,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沧州区位独特,优势明显,蕴含着诸多有利发展的积极因素。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战略支撑项目的跟进实施,我市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后发优势将进一步彰显,具备了“稳”的坚实基础和“进”的有利条件。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更要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唱响“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主旋律,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增长、调结构、上项目、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控制目标。今年主要指标的设定,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既充分考虑了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又兼顾了我市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既贯彻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又体现了打造增长极的现实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打造沧州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升级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注重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新常态下又好又快发展。顺应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趋势性变化,更加积极主动地调结构、转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速度、规模较快增长。二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政策,丰富创新手段,破解创新瓶颈,推进全民、全域、全方位创新。突出抓好科技、人才、金融、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创新,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是更加注重利用社会资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束缚民资进入的“天花板”,构建服务市场主体的“助推器”,引导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实体、活跃经济。四是更加注重对接京津,全面融入协同发展大格局。找准对接着力点、切入点和共赢点,促进规划衔接、产业对接、功能承接、交通联接,推动与京津合作取得更大突破。五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打造生态沧州、美丽沧州。强化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绿化造林工作,让全市人民享受碧水蓝天,呼吸到新鲜空气。六是更加注重民生保障,解决好群众诉求和关切。认真办好群众衣食住行以及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惠民利民实事,努力为全市人民营造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安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各位代表,抢抓历史机遇,推进率先发展,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希望和重托,更是全市人民的厚望和期盼,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全力攻坚,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年的任务目标!
三、主要任务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推进“三大经济板块”,快速提升综合实力。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沿海经济、中心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形成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全力推进沿海经济率先发展。深入实施沿海开放带动战略,推动工作重心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向加速临港产业聚集转变,确保渤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加快河北海伟液体化工、浙江和润粮油等系列码头建设,进一步提高港口运营能力,确保黄骅港口岸正式开放,力争综合保税区申报成功,全年完成吞吐量2.2亿吨,集装箱50万标箱。做大做强“九大功能园区”,突出抓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基地、航天科技煤制合成气等一批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物流贸易,培育优势物流企业,力争完成物流贸易额1600亿元。加快黄骅新城、南大港湿地国际旅游城、中捷欧洲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管网、商贸餐饮、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积极推进石港、邯港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加快石(衡)港城际铁路、首都第二机场至黄骅港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抓好沧州到港口地方铁路客运开通工作,构筑对接京津、联通腹地、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促进中心城区经济突破提升。依托沧州开发区、沧东开发区、沧州高新区和新华、运河两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做强中心城区产业支撑。以北京现代四工厂、汽车配件产业园和核燃料产业园落户中心城区为重要契机,加快规划调整、征地拆迁、手续跑办、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发挥沧州高铁站周边40平方公里区域功能完备、设施齐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可直接落地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新能源、新材料、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医疗等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打造沧州现代产业基地,带动中心城区经济提速发展。
着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强化县域工业主体地位,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与城镇融合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园区达到8个,超500亿元3个。支持任丘加强与华北油田、华夏幸福基业战略合作,推进油地共建,打造白洋淀产业新城;支持盐山、孟村加快管道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做大规模,提升水平;支持肃宁、南皮、河间依托优势产业,推进裘皮城、五金城、冀中澳林博览城建设;支持青县、泊头、东光、献县进一步做强主导产业,提升品牌产品影响力;支持海兴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支持吴桥加快打造旅游名县。
(二)突出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坚持把创新驱动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打造“创新之城”。
培育激活企业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完善研发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智能装备、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联合攻关。对重大技术改造及研发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型企业。鼓励企业实施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创新提水平,以创新求发展。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推进落实《鼓励和支持人才创业的十条措施》,积极推行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促进技术资本化、人才股份化,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引进一批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吸引“两院”院士、京津研发机构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到我市创新创业。用足用好推向全国的6项中关村政策,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先行区。
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计划”。坚持培育、引进并重,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四个一百”目标,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增长;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梯,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孵化器、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00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项目100个。通过三年计划的推进实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市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三)做强项目支撑,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坚持把投资和项目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为打造“产业之城”积聚新能量。
狠抓龙头项目带动。着眼发挥重大项目的裂变效应,全力抓好30个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带动一批配套项目和产业集群迅速膨胀壮大。以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为龙头,带动后续80万吨PX、120万吨PTA等产业链项目,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以海兴核电、核燃料产业园为龙头,加快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取得核准,早日开工建设,打造河北新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北京现代四工厂30万辆整车为龙头,带动近百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相关产业聚集发展,打造整车制造、出口及零部件加工基地;以华泰万国石材城为龙头,吸引更多石材加工销售企业集群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石材集散基地;以中铁装备制造为龙头,推进实施300万吨冷轧薄板、300万吨超细粉等延伸配套项目,打造装备新材料生产基地。通过“五大龙头”的推进实施和后续项目的配套跟进,带动3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
狠抓项目谋划储备。按照“干净、高端”要求,深入谋划一批与京津合作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绿色循环低碳项目和后工业化项目,确保市级重点项目库储备超亿元项目1000个以上,超10亿元产业项目300个,30亿元产业项目30个,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30个,力争一批项目进入省“十三五”建设计划。
狠抓项目督导落实。深入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和“4+2”观摩考评机制,引导优质资源向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向能开工、能竣工的项目倾斜。高度重视项目质量,着力推进一批产品档次高、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年内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