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党课心得体会 > 正文

最新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

*近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各地应严格落实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加强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力度。

基层是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的具体执行层,直接面对一线群众。基层党员干部的言行,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认识。基层干部作风不正,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会直接阻滞党的惠民政策,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由一些群众常说的谨防“苍蝇扑面”,不难看出群众身边的腐败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威信和执政基础。

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民心所向。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就是要将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藏身于“神经末梢”的“苍蝇”揪出。这不仅能有效保障群众切身利益,让各类惠民资金、政策真正用到实处,让群众从正风反腐中有更多获得感,还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3年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仅就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8万余起,处理9万余人。这一方面说明中央反腐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另一方面也表明群众身边的腐败仍多发高发,“灭蝇行动”难度不小。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关键在于层层传导压力,一级压一级,一直压到最基层。对基层存在的不正之风,应抓住“牛鼻子”开展专项治理。还应开门听取群众意见,确定整改措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反腐问题上,绝不允许出现“最后一公里”瓶颈。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寸步不让,一查到底、抓早抓小、从严执纪。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实行“一案双查”,用好问责利器,对基层党委、纪委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严肃问责,坚决遏制“四风”和腐败蔓延势头,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心得体会【2】

“不把腐败这颗毒瘤切掉,改革就难以进行下去。”这两天审议、讨论两高工作报告时,很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谈到反腐问题。改革大潮正在起势、起跑,旗帜鲜明地反腐,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最能凝聚人心、树立形象、打开突破口的一条路。

从个案反腐到系统反腐,从严查大案要案到健全举报、查处机制,两高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反腐倡廉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根据报告,2013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人民法院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其中包括了薄熙来案、刘志军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雷霆之势,赢得了代表委员的充分肯定,也“倒逼”着权力配置需要科学合理、权力运行必须于法有据,进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反腐不仅能为改革扫除障碍,更能为改革赢得机遇。也因此,公众对反腐有了“不能停留在‘割韭菜’阶段”的深层期盼:从持续时间看,如何确保反腐败斗争以常态化的方式进行下去?从制度空间看,如何铲除腐败的土壤,净化当下的政治生态?

答案就在“法治反腐”。正如*所强调的,“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通过法治反腐,加强改革限权,强化监督制约,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彻底压缩腐败滋生空间。某种意义上说,法治反腐也意味着制度反腐,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在公正、透明的运行机制中,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达到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落实这一要求,有赖于法治反腐的推进。这是因为,相比其他反腐形式,法治反腐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更加强调一切皆断于法,权力法定,程序法定,更加注重发挥反腐的司法手段和司法威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对于公权力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作用。这一方式,也符合“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制度安排:通过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产生威慑效应,及时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和社会公众对反腐“一阵风”的担心;通过巡视监督、干部约谈、报告抽查等密集“组合拳”,抓早抓小,持之以恒,激发公众反腐热情,建构社会反腐信心。

当然,“打虎者”同样也应受到监督。为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中央纪委已决定成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严查跑风漏气、以案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修订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严格执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对执法办案活动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和监督等措施,不断提高反腐的法治化水平,并对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反腐这场艰巨战中,如果“打虎者”自身不硬气,缺乏法治思维,不可能取得反腐决定性胜利,也无法为改革保驾护航。

实践证明,以法治的方式反腐败,是消除腐败的最好方式。反腐越坚决,改革推进就越顺利。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反腐工作,就越能持续发挥震慑力,保护改革成果、优化改革举措、促进改革发展。

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心得体会【3】

*日前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代表们谈到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与此同时,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不知从何时起,一小部人抛出了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奇谈怪论,并在社会上蛊惑人心,掀起波澜。此话是对这一错误言论的有力驳斥。反腐怎么能影响经济发展呢?怎么会影响经济发展呢?言反腐影响经济发展者,不是不怀好意,便是腐败者为逃脱罪责而放出的恶言。随着反腐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老虎、苍蝇”落网,一些隐藏的腐败者心里发慌了,感到压力了,开始坐不住了,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对外放风,叫嚣反腐影响经济发展,似乎反腐没有发展重要,似乎反腐与经济发展是冲突的,似乎中国的反腐应该鸣金收兵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为*的*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来,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清除经济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使经济发展健康、规范、可持续?人们无比期待。反腐倡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自贸区、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美好蓝图正在绘就,改革能营造出更为安全、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能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受益,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心得体会【4】

“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种酒还没有喝过,今后也喝不到了。”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洪永林因受贿罪被二审裁定死刑时这样说。

反腐风暴中,官员的反省、忏悔经常见诸媒体,两相对照,洪永林的发言可谓“另类”:因受贿被判死刑时的“善言”,不仅没有愧疚之心、悔改之意,反而懊恼自己没有尽情吃喝享受。但仔细品味,洪的另类言行反映的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心态:作为公务人员,只要不贪不占,吃点喝点没什么。敢吃不敢拿成了一些人为官之道的新守则。

吃喝对官员有多大的吸引力?君不见,山西国信投资集团原董事长上官永清生活奢靡,长期饮用从韩国空运的牛奶;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喜欢喝并且只喝5000元以上的洋酒。而这种“舌尖上的腐败”绝非止于舌尖,吃吃喝喝的同时拒腐防变的大坝已然“千疮百孔”。

为何“舌尖上的腐败”会成为“溃堤蚁穴”?“吃点喝点没什么”背后,除了触犯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高压线,其本质除了有特权思想:吃点喝点是我应得的,还有侥幸心理:吃了喝了也没证据。

吃点喝点说起来简单,但吃点喝点的东西却从来不简单。不管是天价酒水还是空运牛奶,其背后都需要特权的运作。“舌尖上的腐败”本质就是特权腐败,都需要权力的勾兑或交换。不管是“我的贡献大我应该享受”,还是“我的地位高我应该享受”,都是将人民赋予的权力转化为个人享受的工具,自恃劳苦功高的同时也就是堕落的开始。这也可以从官员腐败的实际情形中得到佐证。

一项针对贪官心理演变的调查发现,许多官员被拉下水,正是从吃吃喝喝开始的:“行贿人会以各种名目请官员吃饭、参加娱乐活动或馈赠价值不高的礼物、消费卡等。”而当贪官以“小意思”、“吃点喝点没什么”自我安慰和开脱的时候,就基本已经失去了心理防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从“舌尖上的腐败”到肆无忌惮的贪污受贿只有一步之遥,所谓“一步踏空,万劫不复”。

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反腐倡廉心得体会三篇

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学校教师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范本

有关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个人反腐倡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