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大学生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二篇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1篇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二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所以科学发展观也会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应当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对自己征服世界进行反思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我们理想的社会描绘了轮廓,如“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不可以为天下王。”;《秦律》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孟子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夺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远流长.是啊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又提高了自己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并不是我们一代人的成果,而是凝聚了许多从事社会科学的人的智慧和力量,吸取了许多优秀文明成果而形成的硕果,它具有继承性,同时又把前人的理论不断的推向前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此种情况下不断丰富的。生产力狂飙式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讯的日益发达等等。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结果造成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极为不协调;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贫富差距悬殊;区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存在;人们由于不科学的生产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的观点。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的两位学者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观以后,这种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后人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种观点,如九十年代在美国产生的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为科学发展观。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观,它的提出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它的提出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孟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主张统治者要施行仁政,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唐太宗在位期间,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认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说过:“中国革命之真正胜利,中国革命的伟大力量,在于广大的民众之中。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和国家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谋利益;还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的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人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表明中国共产党抓住了主要矛盾,十分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重视保障人权,是非常正确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始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就需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处理好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要有节约意识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资源等;环境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保护环境,我们也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我们要克服那种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工作的错误观点。所以,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要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交通、通讯等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重视城乡教育、科学、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调整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等,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可持续发展观是这样的一种发展观,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保护环境,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的差异性,就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时制宜,立足于当地实际,利用当地的优势,大胆创新,发展特色经济,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2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是贯穿*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二、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也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和谐社会内在的价值取向。

第一,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谐意味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反对“物本”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1).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学科学习心得感悟【多篇】

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作为大学生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我们要落实它,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大学阶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湾,你是由此将人生之帆驶进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太平海还是被卷入危机四起的旋涡,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查看更多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