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今日新闻 > 正文

平顶山地震最新消息,平顶山地震带分布高清图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防震减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升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和《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我市是我省受地震灾害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境内分布着22条断裂(经过市区附近的断层有9条:锅底山断层、九里山断层、竹园沟断层、白石沟断层、北渡断层、首山汝汾桥断层、井营九矿断层、郏县断层、襄郏断层),这些断裂具有规模较大,形成时代新、切割深、延伸远、多期活动特征。另外,盆岭构造体系形成汝河断陷、叶鲁断陷、平顶山凸起、韩梁凸起,这些断陷、断隆均有时代新、沉降深、垂直差异运动显著的特点,特殊的地质构造使我市具有发生4级以上地震的构造背景。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主要进展。

1.地震监测预报方面。我市建成了市地震台、鲁山地震台、郏县地震台、宝丰地震台地震监测台网,全市大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1,2.。级,30分钟内能够完成地震速报,地震监测效能显著提升。震情跟踪会商、异常落实、预测预报意见处理机制改革有效推进。
2.抗震设防基础得到强化。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立了建设工程联审联批制度,确保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鉴定,对危险校舍进行了拆除重建和维修加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学校建设日趋规范,已创建1个国家级示范社区,20所省、35所市级科普示范学校。
3.应急救援方面。组建了市级地震灾害救援队,提升了队伍应急响应能力。建成各类应急避险避难场所12处,包括1处Ⅰ类避险避难场所。成立了平顶山市防震抗震指挥部,市地震局和南阳市、信阳市、漯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许昌市地震局组建了豫南地震应急救援联队。
4.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宝丰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地震办升级为地震局,管理体制进一步捋顺。各县(市)、区将防震减灾经费纳入了本级财政预算,并按照上级要求将防震减灾专项经费纳入预算。市本级还建立了防震减灾科研投入机制。
(二)存在问题。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还不能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建设相对滞后,地震前兆台站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匀。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及数据深度挖掘能力有待加强,预报成果产出缺乏基础支撑。我市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作尚未开展。农村地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整体较差的局面亚待改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率不高。县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尚不健全。地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有待加强。缺乏地震应急救援专业训练基地,应急避难场所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需求分析。“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化”同步发展为途径,以深入实施我市四大国家战略规划为抓手,以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关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防震减灾作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一部分、郑万高铁、大型基础设施、部分农村民居及城市老旧建筑面临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地震安全需求迫切。
二、指旨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坚持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提高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地震安全服务和保障。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市各地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总体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地震监测预测预报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系统;开展城市地震构造探查研究,大幅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一)提供全市范围内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秒级地震预警服务。震后1-2分钟’内向社会发布地震速报信息。破坏性地震震后60分钟内提供地震灾情初步研判、预评估结果和应急处置方案,2-10小时内提供极重灾区初步范围人员搜救重点区域及灾情动态预评估结果,10-24小时内提供现场灾情报告和救援指引图。
(二)地震监测能力达到全市范围ML2. 0级以上,定位精度优于5千米。协助省地震局查明平顶山市的地震构造背景,为我市城乡规划、国土利用、城镇建设及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建设平顶山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强化地震灾情获取能力。社会公众基本具备自救互救能力。
(三)创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和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知识的社会公众普及率显著提高。
四、主要任务围绕规划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城乡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能力,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支撑。
(一)提升地震速报预警与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河南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平顶山市子系统,为社会公众、生命线工程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快速提供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推进地震观测台和区域地震监测预报中心建设,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和分析研判,推进会商机制改革。
(二)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协助省地震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构造探查,全面落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三)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推进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一案三制”(应急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加强应急准备、灾情收集、快速响应、灾情发布公众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一体化应急联动协同技术机制和技术系统,强化系统的机动指挥能力、多手段集成能力、灾情准确判断能力、应急对策生成能力、全天候应急通讯能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完善地震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系统。
(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紧急处置等预警信息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五)强化信息化支撑水平。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和市政府综合应急信息平台与防震减灾业务的融合和应用,升级改造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提高防震减灾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在数据共享、各级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应用。
五、重点项目1.平顶山市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建立平顶山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提供全市范围内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秒级地震预警服务,强化地震速报和震源参数速报功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观测数据,加强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公众迅速了解灾情、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服务。
(2)建设内容。台站观测系统:改造基准台1个,新建基本台1个,新建一般台5个。
通信网络系统:建设包括1个市级汇聚点、9个台站节点的通信网络。
社会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地震灾害、地震预警、地震速报、地震构造、地球物理专业数据等各类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充分发挥公众服务职能作用。
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建设1个与省级技术保障中心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
2.地震监测台网中心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20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震中定位精度5?10千米,为地震预警、地震紧急处置以及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服务。
显著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成后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在地震发生后可自动触发,实现地震震情、灾情、应急指挥决策的快速响应,实现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震后强余震趋势判断、应急辅助决策等功能,实现与上级地震应急指挥部和地震现场之间的信息图像传送、可视化指挥,使各级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能够合理调度、科学决策、指挥到位。
(2)建设内容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
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
震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
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电子地震政务系统。
3.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
(1)工作目标
一是开展区域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性进行研究。对对工作区开展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性评价。二是开展我市目标活动区活断层探测。对目标区开展主要活断层的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查明目标区地震活断层的准确空间位置、规模、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针对性地提出地震活断层危险带或重大工程建设避让带宽度,提供大比例尺主要活断层分布图,为我市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抗震设防等工作服务。
(2)项目内容
区域探查与活断层危险性初步断定:通过资料分析、钻孔探测、野外调查、地质雷达探测、浅层人工探测等方法,鉴定目标区各主要断层晚四纪活动性;初步查明主要活动断层空间分布及活动性;确定需要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活动断层数量。
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在活断层初步探测和定位的基础上,针对活动层上断点的埋深情况,选择进行钻孔探测或探槽工程开挖、年龄样品的系统测试,并结合深部构造探测结果确定地震活断层的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复发习性,综合评价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
深部构造探测:通过跨市区人工深探测剖面,获得市区地下现今深部三维地壳结构和目标断裂的深部特征,判别深部断裂与浅层断裂的关系,有助于认识市区及邻区的深部发震构造条件。
活断层的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确定活断层准确度空间位置及产状。
未来地震活断层地面影响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对地震活断层的危害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划定地震活断层同震错动变形宽度和地面建筑物避让宽度,建立活断层三维结构模型。
活断层信息查询、咨询服务:建立平顶山市地震活断层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供城市规划、重大工程选址、抗震设防使用,有效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破坏和损失。
4.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建设平顶山市地震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向社会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有效提高面对灾难时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对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
(2)建设内容
建设图文展示厅(地球内部构造、地震的成因、分类、震级、危害、地震的预防、震时的逃避、救援、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电子演示厅(地震音像制品的播放、监测设施的展示、互动演示)、地震体验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确保实现规划目标,落实主要任务,实施重大项目。
(二)强化法制保障。加强对落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定期向人大汇报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政府法制部门要会同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对防震减灾领域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健全投入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与《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加大对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
(四)强化人才支撑。人才资源是防震减灾事业的第一资源,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一重人才、尊重创新,制定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政策,重点培养职业化的核心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业务骨干和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物,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五)加强规划评估。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与跟踪机制,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等进行适时监督检查,开展规划阶段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发挥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地震局今天平顶山地震最新消息,平顶山地震带分布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