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篇一: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书中作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论述了何为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内容。
细细的品读本书,无论在读的过程还是读完之后都让我感悟良多。幸福,人生在世,人人都在追求,都渴望拥有。关于幸福的定义,自然犹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各自的看法,书中作者的认为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除了赞同作者的观点外,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承认幸福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是一种惬意的感受与状态。即幸福主要是精神的范畴,影响的因素包罗万千,但有时却可能就因为一两个因素而让人感到幸福。物质的的多寡并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锦华衣服,钟鸣鼎食的人,未必就是很幸福;粗布衣履,粗茶谈饭的人,也未必就是很幸福。但是也不可否认物质对幸福的影响,至于其影响程度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幸福有时也很难凭借我们的主观意识能够判断出来,那些我们以为活得很开心的人,不一定就幸福;那些我们看上去觉得活得很忧愁的人,也不一定就不幸福。幸福没有贵贱,不分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可以平等地沐浴着幸福的光华,成功人士和失败者,富有之人和乞讨的盲丐感觉幸福的权利都是平等的,那些我们认为活得很卑微的人,其实也会很幸福。幸福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须在我们个人及社会的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
现实中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许多人觉得幸福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幸福就是不断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许多人生目标;很多坚信只有获得成功的那一刻才是最幸福的,只有在取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和成就时才会得到幸福。书中将这类人称之为忙碌奔波者。继而作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很多有过以上经历的人的心理感受得出结论:其实上述的人到最后并不是都能感到幸福,更多的是“幸福的假象”之中。他们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相反,当他们获得成功,取得最终成就的那一刻反而感到失落,并没有感到预料之中的那种幸福。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应该学会在努力过程中追求和体验幸福,不要只看终点而忽略过程的幸福,要避免陷入忙碌奔波型的人生,一生苦苦地忙碌只相信成功会幸福,很多时候痛苦的消除不是幸福的来临,而且从来没有规定,成功一定要以牺牲快乐为代价,记住幸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切记为了追求所谓的终点幸福而感受不到过程的幸福。这使我联想到最深刻的是我们学生学习,据我观察,很多同学深受社会舆论,家长,老师的影响,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苦苦地努力学习,苦苦地追求考试成绩排名和奖励,相信只有考得好成绩,得到奖励就会快乐,就会幸福,忽略了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和幸福。其实我的经历告诉我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特别是在校学习的过程,可以享受到同学之情,老师之情,恋人之爱,可以体会到知识给人带来的欣喜和充实,感受到校园和学生时代的相对纯洁,而成绩的好坏并不代表着人生的失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每一个排名也只有一个位置,人生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事并能为之付出实践就好。也就是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期间虽然也会有困难和挫折,但一样式心甘情愿地付出。
现实中也有一些人由于错误地将努力与痛苦,快感和幸福等同化了,总是寻找快乐而逃避痛苦,盲目地满足欲望,从不认真考虑后果。书中作者称之为享乐主义者,认为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挑战,不可能获得幸福。还有一些人作者称之为虚无主义者,他们放弃了追求幸福,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沉迷于过去,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对于这两类极端主义者,在我身边所认识的人中还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也无法感受到太深入,在此也不作过多的评论。在作者看来幸福者可以平衡眼前和未来的幸福,同时告诫我们: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琐事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学习,攒钱,努力工作都不容易,但确实可以带来某种程度的长期成果。重点是,就算当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时,也不要忘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不断地去发掘那些能为我们带来即时的和未来的幸福感的行动。
在谈及为何追求幸福时,作者认为是因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幸福在所有的目标中是至高无上的,其它所有目标的终点都只是去往幸福的起点。而我个人觉得追求幸福是人生意义所在,幸福能够带给我们许多美妙的东西,幸福的感觉更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幸福有时却很简单,简单到只因一件小事,一句简单的话语。我们追求幸福更多是因为追求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为了享受幸福所带给我们的美好感觉和满足感以及愉悦感,或实或虚,让我们体验到人活着的意义。
书中作者不仅论述了何为幸福,如何追求幸福,还提出了一些追求幸福的方法。比如,追求幸福从建立好的习惯开始,为此作者还在书中设计了表达感激的练习,首先让自己能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一个练习,就是从表达感激开始,经常想想那些让我们值得感激的事情,让我们感激的人。那些让我们幸福的事情和体验,以及这些事情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让我们去改变?去感受爱和被爱,给你爱和爱你的人写感恩的信等。更多的练习是,寻找自己真正最想做的事情,建立学习计划,让自己成长,简化自己的人生路线图,让自己去做想做而没有去做的事情。又如,作者在许多章节的后面设计了反思和练习的内容,建议读者按照其所提出的反思和练习的内容去做,就会越来越品尝到幸福的甘露。对于书中作者建议的获取幸福的方法,我颇有同感,其实只要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期间的所听所闻,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许多思想,况且作者在“至中国读者”中也说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元素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因此,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容易理解,感悟更加深刻的。我自信的认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活得都是比较幸福的,即使我的家境不富裕,比起许多同龄人也没有特别优越的成长条件和环境。读完《幸福的方法》后,我就在思考,思考我一直以来幸福的原因。最后我总结出是我之所以感到幸福是与许多因素有关的,包括家庭,人际,物质,学习,信仰,理想等等,但最主要是因为我基本上能够按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注重享受过程,对于而结果无论成败与否,我都懂得知足,懂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因而能够常乐,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的滋味。这个结论完全符合书中作者的观点,从而也使我更加坚定地去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在延续自己的幸福人生的同时为身边的人享受到幸福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与他们分享的幸福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越单纯越幸福,越简单越幸福。很多时候,幸福真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不可触摸,复杂难懂。细细地留心生活,你会发现一个美美的懒觉,一顿温馨的晚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良好的心态,一杯清香的早茶;母亲抚摸着怀中熟睡的婴儿,轻声地哼着儿歌;朋友之间一条问候或祝福的短信;推掉无谓的活动或工作,蜷在图书馆里读一本喜爱的书或者躺在床上彻底放松地聆听着喜爱的音乐,甚至日夜劳累为自己热衷的事业奋斗,勤奋地为自己理想的学业努力付出,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幸福的源头。
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所以不必去等待什么,我们随时都可以启程,去赴这份美好的邀约,给自己一份幸福感觉。
篇二: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闲来无事抱着想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目的下来到了观前的新华书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最佳畅销书,20中文字翻译、风靡26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洗礼!”这样华丽的封皮立刻吸引了我,以前一直只是听说,“积极心理学”是哈佛排名第一的课程,也是选课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正是这门课程改变了许多哈佛学子的一生。而现在这门课程的授课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已将其写成书,如此传奇的书,岂能错过。也很开心拉唯有这样关于幸福读后感的作业,让我又一次的静下心去修炼、去思考。
其实在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忙碌型的人以现在的忙碌和辛苦换未来的快乐;享乐型享受目前生活的快乐;虚无型放弃未来和现在,没有希望;幸福型则既有现在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传统观念中,幸福=成功+金钱+地位。但泰勒博士告诉我们:幸福型的人把快乐+意义看作幸福,这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幸福并非无苦无获,成功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幸福为代价。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同样是觉得快乐而有意义的。一个有效增强我们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和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并同时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方法、建立新习惯来获得。在看这本书看到第五章的时候我还是不能理解泰勒博士对上面的述说,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方法又是什么?每个人都很想要自己的幸福,以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穷人也很幸福的,可是如果当你饿的时候没钱买饭,生病的时候没钱去医院这也是幸福吗?这也是我经常的疑问,也是经常不能理解的,也是我一直云里雾里的。直到我看完这书时才感受到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和谐的情感,平静的生活。
幸福是过程,不是结果,只顾追求结果的忙碌奔波会错过幸福。
篇三: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轻轻的合上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双手使劲地搓了搓脸颊,好让自己更加清醒,没错,《幸福的方法》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人生百态,形形色色,有多少人感觉到幸福?又有多少人在失望甚至绝望中挣扎?我也挣扎过,当大学毕业奔波求职时,当独处他乡深夜难眠时……我幸福吗?似乎心中有过种种感受,但我没有细细品味过,我似乎来不及细细品味,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安静地思考都是在身处逆境之时,人生低谷之处,一旦走出低谷,我就进入忙碌状态,按照泰勒博士划分的四种人生类型,我应该属于“奔波忙碌型”,总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安静的时间,思考人生,常常只是闪过心头脑海的一些短暂的念头。就这样,我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烦躁。这样一种状态,当然不能称之为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泰勒博士在第一篇就提出这个问题。我看着这个大大的标题发了好一会儿呆,好熟悉的问题,在我脑海中闪过的那些念头中,一定有这个问题,我肯定在某个时候,问过自己关于幸福的定义。是啊,幸福是什么?我迫切地翻开泰勒的《幸福的方法》,希望从中找到答案。泰勒没有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我相信他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各不相同,但他引出了一个更好的问题??怎样让自己更幸福?并且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可以让自己更幸福。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但幸福不是终点,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感受,当然结果也重要,但幸福远远不止是实现了目标。在《幸福的方法》第二篇,泰勒谈到了如何实现幸福,重点讲了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泰勒多次谈到习惯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正确。
泰勒博士最后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m.2sdx.com)他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完成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和谐的情感,平静的生活。感激我生命中所有给我关爱和温暖的亦或是教训的人与事。如果要问现在的我是怎么定义幸福的,我向往的幸福最高境界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幸福的方法》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她教会人们改变对待幸福的看法,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加强生命幸福感。该书明确指出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项任务,那么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身心更统一,就会感到幸福,幸福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左右。读完此书,我对今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它让我学会了品味生活,感受幸福。
书中作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论述了何为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内容。
细细的品读本书,无论在读的过程还是读完之后都让我感悟良多。幸福,人生在世,人人都在追求,都渴望拥有。关于幸福的定义,自然犹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各自的看法,书中作者的认为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除了赞同作者的观点外,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承认幸福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是一种惬意的感受与状态。即幸福主要是精神的范畴,影响的因素包罗万千,但有时却可能就因为一两个因素而让人感到幸福。物质的的多寡并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锦华衣服,钟鸣鼎食的人,未必就是很幸福;粗布衣履,粗茶谈饭的人,也未必就是很幸福。但是也不可否认物质对幸福的影响,至于其影响程度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幸福有时也很难凭借我们的主观意识能够判断出来,那些我们以为活得很开心的人,不一定就幸福;那些我们看上去觉得活得很忧愁的人,也不一定就不幸福。幸福没有贵贱,不分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可以平等地沐浴着幸福的光华,成功人士和失败者,富有之人和乞讨的盲丐感觉幸福的权利都是平等的,那些我们认为活得很卑微的人,其实也会很幸福。幸福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须在我们个人及社会的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
现实中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许多人觉得幸福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幸福就是不断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许多人生目标;很多坚信只有获得成功的那一刻才是最幸福的,只有在取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和成就时才会得到幸福。书中将这类人称之为忙碌奔波者。继而作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很多有过以上经历的人的心理感受得出结论:其实上述的人到最后并不是都能感到幸福,更多的是“幸福的假象”之中。他们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相反,当他们获得成功,取得最终成就的那一刻反而感到失落,并没有感到预料之中的那种幸福。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应该学会在努力过程中追求和体验幸福,不要只看终点而忽略过程的幸福,要避免陷入忙碌奔波型的人生,一生苦苦地忙碌只相信成功会幸福,很多时候痛苦的消除不是幸福的来临,而且从来没有规定,成功一定要以牺牲快乐为代价,记住幸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切记为了追求所谓的终点幸福而感受不到过程的幸福。这使我联想到最深刻的是我们学生学习,据我观察,很多同学深受社会舆论,家长,老师的影响,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苦苦地努力学习,苦苦地追求考试成绩排名和奖励,相信只有考得好成绩,得到奖励就会快乐,就会幸福,忽略了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和幸福。其实我的经历告诉我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特别是在校学习的过程,可以享受到同学之情,老师之情,恋人之爱,可以体会到知识给人带来的欣喜和充实,感受到校园和学生时代的相对纯洁,而成绩的好坏并不代表着人生的失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每一个排名也只有一个位置,人生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事并能为之付出实践就好。也就是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期间虽然也会有困难和挫折,但一样式心甘情愿地付出。
现实中也有一些人由于错误地将努力与痛苦,快感和幸福等同化了,总是寻找快乐而逃避痛苦,盲目地满足欲望,从不认真考虑后果。书中作者称之为享乐主义者,认为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挑战,不可能获得幸福。还有一些人作者称之为虚无主义者,他们放弃了追求幸福,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沉迷于过去,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对于这两类极端主义者,在我身边所认识的人中还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也无法感受到太深入,在此也不作过多的评论。在作者看来幸福者可以平衡眼前和未来的幸福,同时告诫我们: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琐事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学习,攒钱,努力工作都不容易,但确实可以带来某种程度的长期成果。重点是,就算当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时,也不要忘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不断地去发掘那些能为我们带来即时的和未来的幸福感的行动。
在谈及为何追求幸福时,作者认为是因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幸福在所有的目标中是至高无上的,其它所有目标的终点都只是去往幸福的起点。而我个人觉得追求幸福是人生意义所在,幸福能够带给我们许多美妙的东西,幸福的感觉更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幸福有时却很简单,简单到只因一件小事,一句简单的话语。我们追求幸福更多是因为追求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为了享受幸福所带给我们的美好感觉和满足感以及愉悦感,或实或虚,让我们体验到人活着的意义。
书中作者不仅论述了何为幸福,如何追求幸福,还提出了一些追求幸福的方法。比如,追求幸福从建立好的习惯开始,为此作者还在书中设计了表达感激的练习,首先让自己能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一个练习,就是从表达感激开始,经常想想那些让我们值得感激的事情,让我们感激的人。那些让我们幸福的事情和体验,以及这些事情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让我们去改变?去感受爱和被爱,给你爱和爱你的人写感恩的信等。更多的练习是,寻找自己真正最想做的事情,建立学习计划,让自己成长,简化自己的人生路线图,让自己去做想做而没有去做的事情。又如,作者在许多章节的后面设计了反思和练习的内容,建议读者按照其所提出的反思和练习的内容去做,就会越来越品尝到幸福的甘露。对于书中作者建议的获取幸福的方法,我颇有同感,其实只要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期间的所听所闻,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许多思想,况且作者在“至中国读者”中也说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元素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因此,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容易理解,感悟更加深刻的。我自信的认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活得都是比较幸福的,即使我的家境不富裕,比起许多同龄人也没有特别优越的成长条件和环境。读完《幸福的方法》后,我就在思考,思考我一直以来幸福的原因。最后我总结出是我之所以感到幸福是与许多因素有关的,包括家庭,人际,物质,学习,信仰,理想等等,但最主要是因为我基本上能够按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注重享受过程,对于而结果无论成败与否,我都懂得知足,懂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因而能够常乐,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的滋味。这个结论完全符合书中作者的观点,从而也使我更加坚定地去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在延续自己的幸福人生的同时为身边的人享受到幸福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与他们分享的幸福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越单纯越幸福,越简单越幸福。很多时候,幸福真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不可触摸,复杂难懂。细细地留心生活,你会发现一个美美的懒觉,一顿温馨的晚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良好的心态,一杯清香的早茶;母亲抚摸着怀中熟睡的婴儿,轻声地哼着儿歌;朋友之间一条问候或祝福的短信;推掉无谓的活动或工作,蜷在图书馆里读一本喜爱的书或者躺在床上彻底放松地聆听着喜爱的音乐,甚至日夜劳累为自己热衷的事业奋斗,勤奋地为自己理想的学业努力付出,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幸福的源头。
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所以不必去等待什么,我们随时都可以启程,去赴这份美好的邀约,给自己一份幸福感觉。
篇二: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闲来无事抱着想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目的下来到了观前的新华书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最佳畅销书,20中文字翻译、风靡26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洗礼!”这样华丽的封皮立刻吸引了我,以前一直只是听说,“积极心理学”是哈佛排名第一的课程,也是选课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正是这门课程改变了许多哈佛学子的一生。而现在这门课程的授课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已将其写成书,如此传奇的书,岂能错过。也很开心拉唯有这样关于幸福读后感的作业,让我又一次的静下心去修炼、去思考。
其实在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忙碌型的人以现在的忙碌和辛苦换未来的快乐;享乐型享受目前生活的快乐;虚无型放弃未来和现在,没有希望;幸福型则既有现在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传统观念中,幸福=成功+金钱+地位。但泰勒博士告诉我们:幸福型的人把快乐+意义看作幸福,这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幸福并非无苦无获,成功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幸福为代价。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同样是觉得快乐而有意义的。一个有效增强我们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和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并同时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方法、建立新习惯来获得。在看这本书看到第五章的时候我还是不能理解泰勒博士对上面的述说,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方法又是什么?每个人都很想要自己的幸福,以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穷人也很幸福的,可是如果当你饿的时候没钱买饭,生病的时候没钱去医院这也是幸福吗?这也是我经常的疑问,也是经常不能理解的,也是我一直云里雾里的。直到我看完这书时才感受到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和谐的情感,平静的生活。
幸福是过程,不是结果,只顾追求结果的忙碌奔波会错过幸福。
篇三: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轻轻的合上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双手使劲地搓了搓脸颊,好让自己更加清醒,没错,《幸福的方法》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人生百态,形形色色,有多少人感觉到幸福?又有多少人在失望甚至绝望中挣扎?我也挣扎过,当大学毕业奔波求职时,当独处他乡深夜难眠时……我幸福吗?似乎心中有过种种感受,但我没有细细品味过,我似乎来不及细细品味,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安静地思考都是在身处逆境之时,人生低谷之处,一旦走出低谷,我就进入忙碌状态,按照泰勒博士划分的四种人生类型,我应该属于“奔波忙碌型”,总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安静的时间,思考人生,常常只是闪过心头脑海的一些短暂的念头。就这样,我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烦躁。这样一种状态,当然不能称之为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泰勒博士在第一篇就提出这个问题。我看着这个大大的标题发了好一会儿呆,好熟悉的问题,在我脑海中闪过的那些念头中,一定有这个问题,我肯定在某个时候,问过自己关于幸福的定义。是啊,幸福是什么?我迫切地翻开泰勒的《幸福的方法》,希望从中找到答案。泰勒没有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我相信他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各不相同,但他引出了一个更好的问题??怎样让自己更幸福?并且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可以让自己更幸福。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但幸福不是终点,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感受,当然结果也重要,但幸福远远不止是实现了目标。在《幸福的方法》第二篇,泰勒谈到了如何实现幸福,重点讲了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泰勒多次谈到习惯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正确。
泰勒博士最后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m.2sdx.com)他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完成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和谐的情感,平静的生活。感激我生命中所有给我关爱和温暖的亦或是教训的人与事。如果要问现在的我是怎么定义幸福的,我向往的幸福最高境界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幸福的方法》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她教会人们改变对待幸福的看法,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加强生命幸福感。该书明确指出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项任务,那么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身心更统一,就会感到幸福,幸福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左右。读完此书,我对今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它让我学会了品味生活,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