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读后感 > 正文

读制度高于一切有感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读《制度高于一切》有感
  
  《制度高于一切》是张振学教授的着作,书中阐述了制度的概念和范畴,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度制定、执行、监督、考核工作的注意事项,提出了用制度实施管理的观点。读完该书后,我有四个方面的认识。
  
  一、何谓好的制度。美国一位着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哈佛大学独具特色的大学制度是保证其毕业生一流水平的根本原因。同样,一流的制度可创造一流的企业,一流制度甚至可创造一流的国家,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好的制度既然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制度,简单来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并激活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把制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也就是说一项好的制度应该惠及于每个人,不仅要符合管理者自身的意志和利益,也应该符合被管理者的意志和利益,同时要无损于合理竟争者。相反,一项不好的制度总会给人带来不便,不满和不快,最后只能陷入难于执行的困境。
  
  二、如何制定好的制度。一是制定制度的目的要明确。制度本身是为管理者或领导者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制度的出台要有针对性。二是制度制定的过程要严谨。一个失败的制度会损害管理者的威信,使后来制度的推出更加困难,因此不能凭借一时的灵感而草率从事,必须慎之又慎。制度是用来管人的,在制度设计的时候,不仅要研究事,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利用人的理性和趋利避害的本能来制约人性中的弱点。三是领导必须参与制度的制定。(m.mrnum.Com)制度是领导实施管理的载体,为什么要制定该项制度,制度出台后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收到怎样的效果,只有领导最清楚,因此领导必须参与制度的制定,不能委托他人。四是要充分考虑制度推出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兴一利必出一弊",制度在于兴利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弊端,这些弊端要处于领导者掌控的程度内,否则就可能"医得癣疥之疾,却添心头之患"。五是制度要适时创新。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好的制度也会因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变化而变得不合时宜,因此适时创新制度的内容,以保证制度的效力和活力。
  
  三、如何贯彻制度。落实是实施制度管理的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多么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就变成一纸空文,更重要的是不重视落实一旦形成习惯,将会影响整个组织的运转,甚至会导致组织的灭亡。在贯彻落实制度的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被管理者的培训工作。一个制度出台,作为被管理者希望知道管理者对他们有什么要求,所以一个制度出台后,要及时组织被管理者培训,让其熟悉了解制度的内容。二是抓好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制度的实施要对团体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有效,避免出现例外的情况,这样会有损制度的公平、公正性。但是有时会出现合理的例外,这时要及时将情况向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公布。如合理的例外出现较多时,这说明制度本身有漏洞,必须进行修改。三是要抓好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前要制定监督检查规程,让检查人员学习熟悉有关的规程。监督检查的过程要严谨,不能出现监督检查随意性的情况,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现时公安机关很多的工作制度或工作措施不能有效得到落实,原因是监督检查工作存在问题。我们的监督检查工作往往口头要求的多,实际检查少;表面严格的多,严谨细致的检查少,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表面文章。四是抓好监督检查机制的形成。监督检查工作要形成日常机制,少搞突击性的检查;要形成长效机制,要搞短期行为。五是抓好考核工作。考核是制度的一面镜子,既能反映员工的工作实绩,也能反映管理者的管理情况。考核前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标准要适度,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六是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奖惩机制是导向,可以克服人的隋性,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影响制度贯彻的原因。制度在管理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二方面:
  
  (一)、制度本身可操作性差。一是制度定位过高,超出被管理者的接受能力和素质水平,被管理者经过努力后仍达不到要求而失去信心。二是制度缺乏系统性,制度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让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最终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制度过于文字化或内容含糊,让人难于理解,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四是制度照抄照搬,不切实本单位实际。五是制度体系中奖惩监督与考核分配机制不协调,不明确,不合理。在制度管理中,责、权、利配置要合理、平衡,分清责任,明确利益。五是制度的建设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条规章,十载不变,许多制度以前存在的条件已经变化或不存在,但制度不照施不误,这不符合制度本身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则,更不符合制度的效益原则。
  
  (二)、管理者造成了制度的无法实施。一是管理者或参与制定制度的人在制定制度时过多地强调自己的利益,产生本位主义,造成制度本身有失公允。二是管理者没有为制度的执行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损害了执行或遵守制度人的利益。三是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不讲究方法,强行灌输,不注意引导,没有进行制度解释和组织制度的学习,被管理者不了解制度的含义与目标。另外一种情况是制度的执行过程一曝十寒,一天打鱼,三日晒网,不能长期坚持循序渐进,最终使制度失去权威性,造成制度的流产。四是管理者对人性化管理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制度化管理就是严格管人,人性化管理就是感情管人,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互对立起来,须知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