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最新《南昌起义》影片观后感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南昌起义》,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会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辉传统和优良作风,歌颂人民解放军队伟大祖国与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当代尤为重要。下面是上大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南昌起义》影片观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南昌起义》影片观后感

1927年春天,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南昌起义这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中央于7月12日组成了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并派*赴南昌组织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同时还决定,在GCD员比较多的叶挺和贺龙部队举行起义。

会后,各部队紧张地展开起义准备工作。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同志们都很兴奋,很激动,个个热血沸腾,坚决拥护起义,走革命的路,绝对服从GCD的命令。

7月31日晚,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起义的号令。就在此关键的时刻,有人向贺龙报告,有个副营长吃过饭就匆匆离开了部队,去向不明。贺龙分析,此人投敌可能性很大,于是立即赶到旅社向*报告,*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凌晨2时,当起义的信号响起时,早已憋足了劲的起义官兵,就如2万多支利剑冲入敌营。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到8月1日晨,南昌敌军全部被歼,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随风起舞,南昌起义胜利了!

无数的GCD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最终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壮丽,最鼓舞人心的革命篇章!

建国60周年大庆时刻,回想我党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程,更加心潮澎湃。奋起的中华儿女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夺取了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翻身解放做主人!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正在充满豪情建设*新中国。

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身的青少年,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南昌起义》影片观后感

站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几十年浴血奋战的斗争历史,就是一部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不懈奋斗历史。

《南昌起义》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这部电影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不久,霹雳乍起,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以真实的历史、生动的细节、雄健的文笔再现了革命起义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一个个传奇的神化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激情倍增。

这个红色经典将我卷入了这场革命的暴风雨中……

“甘棠湖上大决策”我历历在目。贺龙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的第二十四师这两支部队激烈的革命情绪,引起了反动派的严重关注。在他们离开九江的前一天,汪精卫和几个新军阀阴谋策划,以第二方面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去庐山开会,妄图借此机会解除他们的兵权。就在这危急关头,当时正在九江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果断地拉上叶挺、贺龙,以及第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中共党员高语罕,聚集到一起,作出紧急决定。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在夜色中,他们以游玩的名义在甘棠湖畔登上一条小船,并共同决定了三条行动对策。这就是著名的“小船会议”,此次会议对促成叶、贺部队去南昌发动暴动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战乱频发、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贺龙、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员与敌人们斗智斗勇,并不畏艰难万险,将南昌起义进行到底。这种大无畏、抗战到底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所缺少的。人们处处勾心斗角、一毛不拔、只顾自己的安危,从未替别人考虑。人与人之间时常像埋了颗定时炸弹,一触即发。我想我们更应该像中国共产党员一样,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 “第十八篇:血战会昌城”让我激动不已。起义军经过广昌之后,分两路前进,约定在壬田会合入瑞金,向会昌城进发。当时,敌军在会昌重兵部署。于是,便将起义军分成三路进攻: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两个师为主力,经洛口乡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指挥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和六团向会场东北面助攻;由贺龙率领第二十军的主力为总预备队,位于瑞金附近,策应支援各方。经过一夜急行军之后,朱德率领部队先到了会昌城附近的山头上。连绵不绝的高地上,敌人派重兵扼守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这里发起进攻。会场战役很快就开始打响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在山头上开展着。由于部队还没有完全到达,右翼第十一军也没有加入战斗,敌人便依仗人多势众,整连整营地向起义军的阵地发起猛烈地攻击,打垮一批,又上来一批。据说那时的起义军队伍里,有两个娃娃兵,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他们俩格外勇敢,一边不断地吹着冲锋号,一边挺着胸,勇敢地往前冲……敌人太多了,部队的装备也不齐全,只得在平地上卧倒射击,所以伤亡很大,把仅有的一点预备队都拿了上去,就连团部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眼看敌人离阵地越来越近,向指挥所猛扑来,朱德从容不迫地走到一位牺牲的战士身边,捡起一枝步枪,镇定地拉开枪栓向弹槽里看了一眼,刷地推上了一发子弹,举枪就向敌人射击起来……敌人渐渐逼近,大家已做好拼刺刀的准备,但愚蠢的敌人被身上的衣物所迷惑,以为是自家人,便离开了。后来随着第十一军加入战斗,部队向敌军阵地展开全面反击,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并占领会昌城。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持久战。为了占领消灭敌军阵地的最佳位置,为援兵争取时间,朱德率领第二十军三师与敌人展开了一番激战,虽然战士们都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但他们依旧为援军取得了时间,挺到了最后。尤其是那两位娃娃兵,他们虽然年纪小,但对革命的理解却认识得很深,他们奋不顾身,冒着子弹和炮弹的袭击,勇猛地冲向敌人的阵地,那该有怎样坚定的决心,怎样的胆识与魄力……我想,如果以现代人的懦弱、胆怯与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娃娃兵相比,他们真是无地自容啊!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镇定地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自己得到更好地锻炼,在如烈火般残忍的社会中浴火重生,使崭新的自己能为国家带来荣耀,为国家多添一份光彩。

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残酷“考验”下“浴火重生”,踏上了光明之路,不仅解决了名族之间的矛盾,还为处于疾苦的人民排忧解难,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国家更繁荣昌盛,让人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员们,我向您致意,你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新中国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份情谊,我将牢记于心,这份精神,我将永远发扬。

篇三:《南昌起义》影片观后感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即“宁汉分裂”,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影片反映的是这一环境下,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执行党的决议,冲破重重困难,领导并取得了南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峥嵘岁月。

作为一部年代久远的国产老电影,影片没有色彩鲜艳的画面,只是黑白两色的相互交织。通过道具、服装的还原,营造了一种深深的革命时代感。因此,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投入到当时的年代中。影片形象地勾勒了南昌起义爆发前的*、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形象,也塑造了为南昌起义的胜利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英勇人物。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浴血奋战中,遭遇困难重重。这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

其实,影片可以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在前面部分,影片中并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大多讲述的是南昌起义前的一些背景情况,以详细而真实、生动而丰富,类似纪录片形式的讲述方式,让观众可以感受到当时南昌起义在走向胜利前,* 、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领导人突破困难取得南昌起义的胜利时的伟大精神。另外,在此部分中,也穿插了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员之间的相处一些细节,尤其是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的体现。

中间部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贺龙领袖的坚决、果断的品质,他坚定地以共产主义信念引导自己,为人民牺牲的精神更是时刻引导着他前进;当*等人在会议室商讨南昌起义的计划时,贺龙走进会议场,坚定地说了这么一段话:“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我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应该坚定决心,跟中国共产党走,服务于人民群众。

在影片最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昌起义爆发时勇敢冲向鼓楼,为人民群众奋斗的坚定信念鼓舞着他们前进。当黑姑的丈夫双喜受伤后,黑姑没有变得软弱,而是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地将五星红旗插上了鼓楼,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心爱国的大无畏气概。

今天,我们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应该积极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祖国发展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我们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为祖国做出贡献。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 多篇

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 二篇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作文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