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三年成长规划:为人师圆我梦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尽管大学所修的专业也是师范类的,但毕竟学校注重理论学习,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老师”,在自己的一步上看来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重新审视自己近半的工作过程,似乎一直在不停地忙备课,“抓”学生,“盯”学生……可是,结果却差强人意。这一切在警示我,我的工作中存在偏差。与其说今天写下的是我对自己今后近三的规划,不如说这是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一次深思。
辛苦的工作,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课堂上的热烈的气氛,作业不够完善的答案;学生口口声声喜欢语文课,却没有很大的进步……这种种的矛盾让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大忌:教而不实,我的教学缺乏系统性。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的是细水长流,水道渠成。我恰在这点上做得不够稳扎。我想我的三规划就该从这里入手吧。
为了能有效的“对症下药”,我仔细地阅读了二期课改的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记录下自己在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规划安排。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正确清醒的在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这是我要把握的教学方向。
二. 变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心灵,倡导全面对话
“深刻理解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变革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摒弃居高临下包办式的教学,要摒弃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讲解;要摒弃机械的题海训练,真正以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立体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经验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平等、真挚的全面对话。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七个方面的对话”。这“七个方面的对话”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网络媒体的对话。
如果真的是这样去做了,那么,我相信,学生必将从那些文质兼美,凝聚着人类智慧,流淌着人类高尚道德、美好情感的文章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以此唤起自己内心美好而崇高的情感,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珍视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在学业之余认真而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
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走出原先较为狭隘的个人世界,去关注社会的风云变化,去领略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也许这才是进行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所在。
三. 规划细则
(一) 提高我的“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文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所知、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