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德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人事调整解读
【回顾“十二五”亮点纷呈】
2011年至,在中共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德州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扎实工作,奋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十二五”胜利收官。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德州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1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82.8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达到2238亿元、1257亿元和22.1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2倍、1,9倍和1.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470.3亿元和154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和1.7倍。三次产业占比由2010年的12.7:54.3:33调整为10.3:49.4:40.3,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协调性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39元(新统计口径),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69元(新统计口径),年均增长13.6%,城乡收入比由2.09:1缩小到1.87:1。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1万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左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48平方米,增加7.6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5平方米,增加9.48平方米。城镇每百户拥有汽车由20.5辆提高到46.39辆,农村由5.1辆提高到19.09辆。
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3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7.4个百分点;7个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10亿元;163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司挂牌企业达117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2969家,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量的31、1%;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700亿元。
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实施重点城建工程412项,建成大外环、“两河四岸”、开发区路网等城市主干交通框架,京沪高铁、邯济、德大铁路、德滨、济乐高速建成通车,德上高速、济齐黄河大桥开工建设。陵县撤县设区,“两区同建”模式成为全国典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73%,提高8.68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开
22项国家级、30项省级改革试点顺利实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注册市场主体13.5万户,年增长19.3%;卫生计生、食品药品、文化、工商、质检等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建立了风险预警化解协调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整合。
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成功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一区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围绕“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与京津两市7个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生态科技城被国家列为京津冀产业承接特色园区;全面对接省会发展,72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蓬勃发展
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城镇新增就业35.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6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养老和全民医保;建设校舍276万平方米,补充教师8703名。新增县级社会福利中心8处,养老床位达到1.8万张;建设保障性住房826.55万平方米,解决了9.6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民主政治全面加强
始终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坚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健全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和反腐败斗争。
【展望“十三五”看点众多】
从今年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德州市政府主持编制了《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今后五年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协同发展战略;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达到4000亿元左右,提前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达到29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7:45。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举措: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大跨越;坚持开放发展,提升经济发展外向度;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均衡性;坚持共享发展,让德州人民生活更美好;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协同发展新动力
德州“十三五”规划七大看点
未来5年,GDP年均增长8%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达到4000亿元左右,提前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达到29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7:45。
未来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
报告提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达到32000元和18000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
报告提出,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防治雾霾十大措施,系统加强燃煤控制、工业排放、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事故严惩,坚决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
压减燃煤93万吨
报告提出,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任务。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到2017年全市将压减燃煤93万吨。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报告提出,抓好水污染防治,严格治理企业非法排污行为,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土壤质量明显提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新建一批湿地公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两年内解决“大班额”问题
报告提出,教育方面,五年内新建、扩建中小学265所,改造薄弱学校891所,新增学位20.3万个,力争两年内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三年内完成全市所有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教学点教学力量不足的状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三年内完成所有“三无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整治方面,中心城区三年内完成所有“三无小区”改造,探索新的物业管理模式,各县城全面开展老旧住宅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增加城市停车场数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合理规划,优先布局充电桩等设施。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进出口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3.48%、44%,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重点抓六方面工作: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着力抓好经济稳增长;加快“放心农场”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做好民生和社会事业;统筹抓好各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强力推进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环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