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职业生涯规划 > 正文

高考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和意义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一、高考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Q吧) 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报告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国内近百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在社会上特别是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调查结果显示:从1977年到1998年的20年间的几百位高考状元(现在基本在30至50岁左右的)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这些当年的考场状元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无一成为社会各行各业 “职场状元”。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集智慧、天赋、勤奋等于一身的特殊群体们在走上职业岗位后却表现得如此默默无闻?

  说到高考,这似乎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不管你是走过高考还是未经历,高考已不仅仅是一次教育行为,更是一个焦点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就业现状越来越严峻,高考生的职业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出来。

二、当前我国高考生职业规划意识的现状:

  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地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它是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贯穿一生职业历程的漫长过程。

  虽然我们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是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时刻相关的,但一提到职业一词,我们许多的高中生又难免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很多同学普遍认为自己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呢,现在就谈职业实在有些太早了。但实际上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却在做着一件常常让我们耻笑的“寒号鸟”的事情,什么事情都等明天做,但一旦真的到了明天,我们才发现一切都迟了。人生没有回头路。

  所以如果中国的职业规划非要等到大家上了大学再来谈那一切都晚了。我经常问高三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日复一日,起早贪黑地努力苦读到底为了什么?有同学就说,当然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啦。那考上一所好大学又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份好工作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部分同学的想法,但我知道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观点:努力备考是为将来找份好工作。毋庸置疑,高考就是将来职业的第一次准备,但往往我们很多人却忽视了这次重要的准备。

  不同的选择铺垫不同的人生路。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高考选报志愿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专业、不了解同专业对口的职业,而导致入学后不喜欢、不适合这个专业,随之就是就业困惑,结果导致职业迷茫。寒窗苦读十几年,到头来换来的却仍是人生的愈加迷茫与困惑,这是何等的悲哀。

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伙子,祖辈都是菜农。小伙子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挑粪去菜地浇菜。同村有一地主,财主家的儿子经常欺负这个小伙子。一天,艳阳直射头顶,小伙子挑粪累了一头大汗,于是就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歇脚,扇着那顶破草帽,远远就能看到大财主家经常欺负他的那个小财主在开心的玩耍,想到自己天天如此辛苦却还是穷困潦倒,小伙子顿感人生的不公平,气愤之余站起身上,说到:迟早有一天我要是像他那么有钱,我一定要打一副用金子做成的挑粪扁担。

  你所知道的信息有多少,你的眼界有多远,你的选择就有多少,你的未来就有多大。一只井底之蛙永远都不会想像得到大海会有多么的美妙与神奇。

  一项调查显示,考生对所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仅2.1%表示“非常了解”,“不太了解”的占35.5%,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那么,我们的学生一般如何选学校和专业呢? 66.1%的学生将“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填报志愿时的第一考虑因素。通俗地说,考生填报志愿时“看牌子”。

高考生自我探索有等提高

  “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的专业” 这是我们选择专业最基本的原则。选报高考志愿,是每个考生职业生涯发展长河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人在这个关节点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一生,如医生、教师、艺术、警察、法官等职业,都是在大学阶段确定了的。实际上,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是很少改行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改行的情况占有不小的比重,而改行者中也不乏各种成功人士,但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反之,比尔?盖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成功对我们则有更大的启迪。因此,我们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实现高考志愿。大学读书、就业和事业的统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古代军事原则,也可用于我们选报志愿。知己,除考分外,还要包括性格、兴趣;知彼,除学校录取线外,还包括学校的真实就业状况、拟报专业内容和对口职业。知彼不知己,人生规划同样可能存在遗憾。

那么,现今的高考生对自己了解吗?

  许多学生总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很少有外人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实际上每个人认识自己却是最难做到的事。我们经常在给学生做完自我探索部分的测试后,看到报告,许多学生都有一个感觉:原来自己有么多曾被自己忽略的特征,这些特征原来与秘书的毕生发展有着这么多的联系。认识自己从职业规划角度来看要从二个方面来谈。

首先,你的兴趣是什么?

  你更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更喜欢与数字或者机器打交道?你更喜欢动手活动还是脑力运动?你对新鲜的事物更感兴趣、喜欢变动还是比较喜欢传统、规则的制度?对你来讲,专业和学校先选哪一个对我来说更重要?……你知道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先天和后天相结合而产生的兴趣爱好,这个兴趣爱好与职业相关时就已不仅仅是爱旅游还是爱看书,爱打篮球还是爱看电视。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代码已被美国劳工局职业部定义到自己的职业名称里了,也就是说,美国的每种职业都会有一个霍兰德职业代码来表示,你的兴趣是什么,这个职业的代码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否匹配非常简单地就可以看出来。

除了兴趣,你还需要知道你的性格是怎样的?

  有个内向的学生高考时报考了旅游管理学,结果发现自己与这个专业格格不入,他喜欢静,而旅游专业的活动较多,他不喜欢表达自己,而管理又要求他要多与人接触,他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这个专业;同样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外向的学生选择了药剂研究学,他的大学生活同样会觉得很痛苦。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的内向,不善表达(比如想念一个人更喜欢用写信等方式);有的外向,活跃健谈(想一个人就直接打电话说);有的人记东西容易记住细节(比如会计、校对等工作),有的人更容易把握大局(比如老总、领导人等要宏观调控);有的人很理智,讲究原则、公平(比如对法官、律师、技术人员的要求是这样)。也有的人讲究情感,(比如护士、艺术家、教师、社会工作者等,更善于关注他人内心感受);还有些同学学习很讲计划,什么时间干什么都很有条理,万一有变会很不开心,恰恰相反有些同学做事随遇而安,不到考试不复习。这些都是性格的不同表现。

  我到底会在哪方面有更好的潜力?现在和以后的学习中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劣势是什么?……诸多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确立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讲,北大、清华未必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善长和最不善长的方面,今天我的成绩比你低,但并不代表我的能力比你弱,明天我所上的大学不如你上的大学有名,同样也不代表我以后的发展没你好。

  关于专业与兴趣、性格的关系。我在就业咨询工作中,经常遇到改换专业求职的情况。尽管其中原因不一,但因为兴趣和性格的占了很大比重。填报志愿时,如果我们对我们的性格、兴趣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就会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是一部分大学生不爱读书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就业难和学非所用的直接原因。人们只有从事与自己的性格吻合的工作,才容易出成效,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不知疲倦。因此,高考时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十分有益于刻苦读书和日后的职业发展

三、高考生职业规划的意义:

  高考,就是人生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定位准确,你会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定位不准,就如同绘画时涂上一个不和谐的底色,即使想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传统意义上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起点,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大学生就业时竞争的加剧,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应当从中学开始。针对高三学生,就业指导老师不仅仅开展针对高考报志愿的讲座,还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最后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如何走。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犹为重要,因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职业规划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职业取向,使学生明白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不是老师和家长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同时让高中学生尽早对人生有个规划,可以使学习目的更明确,给学生介绍各行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变化,找到进入职业人生的方式,有助于减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认为理想工作的现象。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