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职业生涯规划 > 正文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误区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心理误区有:计划不如变化,没有必要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可以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把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或学习计划;高文凭者有高技能等。

  误区一:计划不如变化,没有必要做生涯规划。

  有人认为,世界发展变化快,人们无法预料未来,故不需要做生涯规划。可是如果世界不存在变化,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就更加没有必要做生涯规划了。所以,正是因为要应对当今多变的世界和环境,才更需要积极地做好个人生涯规划。

  误区二:生涯规划可以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

  外国有一句格言,大意是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是幸福或无奈的回忆,今天才是人生的“核心”,只有抓紧今天,明天才能生活得更美好。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职业规划的理念,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事实上,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促使一些大学生入学伊始就将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误区三:把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或学习计划。

  生涯规划不是职业目标,它的核心是达到人生目标的步骤、方法和时间安排。不但要有长期计划,还要有短期计划、阶段计划。生涯规划也不是学习计划,达到人生目标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能力,生涯规划是以提升能力为重点,并从长远出发以实现人生目标的规划。

  误区四:把“心锚”等同于“职业锚”。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人们第一眼看见它们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情,这些能刺激人、促使人产生特别感觉的东西,称之为心锚。心锚可以是一句话、几个字、一个动作或一件物品,人们或看、或听、或想、或嗅、或尝,在一眨眼之间就能够改变内心的感觉。职业锚是美国的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核心地位的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所依托的、不可放弃的中心。可见,两者不是一回事。

  误区五:专业就是职业。

  一般来说,80%的人的所学专业决定不了其职业。专业学习是学生时期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接受,而职业则是步入社会后的任务,是一种主动的谋生手段,二者的关联只是一些知识背景。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选择的专业就是自己今后的职业,但实际上往往不能如愿,而且转行所付出的代价也不仅仅限于“知识背景”而已。

  误区六:高文凭者有高技能。

  事实上,高学历不等于好人才,掌握知识不等于具备能力,能力和知识是两回事。有的学历高、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较强的就业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理解和执行上级意图的能力、个人形象塑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言行得体能力等。

  误区七: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涯规划。

  有的人往往把生涯规划等同于大学生涯规划,二者其实是不一样的。大学生涯规划是整个人生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是生涯的阶段性设计和铺垫。但大学生涯规划对个人生涯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生涯规划的实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涯规划。所以,一定要走好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生涯规划。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