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现状述略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批判性思维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鼓励学生展开批判性的讨论,允许质疑教材和教师的权威性,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西方学者对批判性思维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相对权威和有体系的看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研究者也在如何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与研究。众多研究发现,意欲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首先进行核心思维品质即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在对近二十年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和分析之后,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大方面对高中阶段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进行了概述。

一、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研究概述

1.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针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有一个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的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建构了“三因素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包括推理元素、智力标准和智力特质三要素,每个要素都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性批评中心”的核心研究员,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在《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中?是这样诠释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任凭各种诱惑的摆布,不是轻易受情感、贪欲、无关考虑、愚蠢偏见等的干扰;目标在于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董毓教授在《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一书中提及: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能力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侧重于对信息作出准确的评估、客观的比较、理性的分析、公正的批判和不带偏见的综合陈述。“对于艰难的问题和流行的看法,批判性思维者体现出来的核心品质就是坚持探索和主动评估,他们会分析自己观点的可靠性、论据的真实性,并反思自己思维和推理中的缺陷。”

基于这些论述,我们对批判性思维做出如下定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以一种网状方式任意联结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全貌。批判性思维是认知能力的重要方面,分辨证据的真假、检测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假设和推理、综合判断等能力是彼此关联在一起的,包括三个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阶段:分析思维方式阶段、评估思维方式阶段和提高思维方式阶段。通过在任何情境中关注思维的各个元素包括目的、问题、信息、解释、推理、概念、假设、结果、意义和观点等,指出它的优势和劣势,诸如内容的清晰度、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重要性和公正性,从而强调其优势,减少劣势。

2.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与特质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宏观和微观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的认知与发展才得以实现。动机、情感和经验等主体因素,认知对象特点及自我暴露程度等客体因素及情境因素等都会影响到认知过程。

高中阶段的青年的心理特征是情绪化的自我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充满着矛盾,又非常模糊,内心经常激荡着一种莫名的胆怯和难以排遣的思虑。相较于少年期,他们更封闭也更独立,充满了探索与创新精神。自我认知和他人暗示等多方面因素会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接触对象或观点贴上“喜欢”或“不喜欢”的标签。格式塔原则也反映了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事实,即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形成一致的、完整的认知结果。

而实际上,由于生活氛围相对封闭、交际对象相对单一,高中生在对外界的认识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可能是矛盾的、缺失的。心理学家E?桑普森把认知主体在获得信息不一致或不完整的情况下形成的判断称为“认知分离”。为了消除这种分离,他们既可能加强探求信息的力度以完善认知,也可能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动机、情感添补细节,甚至重新整理或歪曲信息,从而在主观上达到信息的“一致”和“完整”。

思维的公正性是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尽量平等地对待接触到的对象及观点。批判性思维的精神价值也正体现于此,“唯有不带偏见地对待所有相关观点,排除个体或团体感受和利益的影响,我们才能做到思维的公正性。”

基于公正性这一精神核心,纵观批判性思维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特质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1)思维的普查性

普查性强调对于自我思维和已有认知的全面反思:能够努力地反思自我对于未知知识的忽略程度,能够反思仅仅根据自我经验或他人转述进而持有的坚定不移的观点的局限性,能够不断针对已有知识进行完形和补充。

(2)思维的挑战性

能够客观公正地面对各种意见、信念和观点,准确而理性地判断那些被社会与大众普遍接受和认知的观点是否是主观喜好或盲从的结果。不盲目追随权威,也不随意否定他人,专注于认知形成的思维过程的合理与可靠。

(3)思维的严谨性

既能从他人角度换位思考来学习理解与自己已有知识相悖的观点,也能够尊重思维自身,在评判过程与结果时,用同样的标准来评判自我和他人。

(4)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弱点在于对自我观点的理性分析不足与盲目的坚信不疑。因为随着分析的深入,会发现原有思维中越来越多的问题。思维的独立性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思维遵从和思维依赖更容易,也更轻松。而这更证明了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准则

在学科领域近二十年综述性和动态性文献的阅读中,我们发现,众多研究者都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定位在了高中时期。青年初期个体的形象思维已经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渐趋成熟,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比较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在生活、学习、社会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需要采用新的思维形式和更理性可靠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逐步发展出全面理性、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提升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敏感时期。林崇德教授指出,“青少年早期会十分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对自我的评价在一定程度达到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正是基于高中阶段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独特性与敏感性,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将这一时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准则归结为以下几点:

(1)能够围绕具体目标与疑问

对于自我与他人和其他外界信息中不理解或不同意的内容,能够针对性地提出疑问。这种疑问源自于自我的感性感受或理性思考,不被个人特质束缚,目的也并非是挑战权威,而是解决具体目标问题。

(2)能够明确和组织概念

对于具体事件和信息,能够做出准确地抽象化概念解读,有自我构建概念的能力。但同时必须突破既有概念对事物的限制,有备选概念的积累。对事物的理解不能被一组概念(观念、名称)限定住,思维不局限于单一思路,事物本身和语义不能简单等同,能够明确概念和事物并非等同。

(3)能够理性评估信息

能够找到相对可靠的信息来源,并对信息和个体经验进行界定。对采纳的信息来源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于自我经验的解释保持分析与批判的态度。不把仅通过机械记忆进行加工的信息当作已理解的信息意义;不主动忽略不符合个体经验的不一致信息,有质疑自我信念的意识;对于获得的信息能够通过不同的概念方式进行阐述或假设,从而完成积极加工、运用与内化理解。

(4)能够识别假?与重建推论

将思维从无意识层面提升到意识化觉知层面,识别假设与重建推论,将自身经验区分为两种类别:未经处理的信息与自我对原始信息的主观解读。

(5)能够调整观点立场

所有的思维都有想要实现的目标。对事物的思考是与目标、欲望、需求及价值观点相一致的,并非随意或无规律。对自我和他人都持有独特的观点,不会将相反的观点视为威胁或挑战,批判并不仅仅为了挑战他人而存在,并随时准备根据新的证据与合理推论修正自己的观点,将自己视为终身学习者。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研究评述

钟启泉教授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发表《美国高中课程目标的界定??美国高中基础学科解析》一文,介绍了自1960年代开始美国大中小学开设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其批判性思维课程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方面:“分析方面包括归纳分析、演绎分析、推论分析;问题方面包括问题解决、假设测定、问题的可能性与不定性确立等方面技能。”

钟教授在文中指出,美国在高中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要求,教学过程中也有着清晰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策略。这对我国高中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是极有借鉴价值的。高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批判性思维技巧,更要把批判性思维意识融汇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成长与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

在我国,关于高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最早由娄博生教授在1979年提出,在当年1月份的《语文学习》杂志上撰《思维?阅读?写作》一文,探讨“思维、阅读、写作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他认为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教育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广大语文教师来共同研究,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阅读、写作统一起来进行培养与训练,必须承认思维是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王浩川老师则在1983年09期的《安徽教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这个概念。

1984年《外国心理学》一书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林崇德教授引入了国外关于思维品质发展与培养的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这一研究才被正式被介绍到国内,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林崇德撰著的《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中指出:“应将反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元认知和自我监控视为同义语,其本质就是在思维活动中谨慎地评估思维材料、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应是一种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是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84年的《语文学习》和《江苏教育》上,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邹元江教授和扬州中学郑万钟老师分别撰写了《议论文教学与思维品质》和《语文教学应培养哪些思维品质》两篇论文,开始了我国对于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探索。

在近20年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综述性文献中,欧阳宇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何伟强调在阅读中要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即“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祝宇和姚美重在分析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戴玲和周妩薇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胡峻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对于语文阅读自身的思维特点界定独特而清晰。他提出语文阅读的思维特点本身就存在萃取性、筛选性、先验性和体验性。这种思维特点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对文本单纯的感性好感或纯粹的理性分析。研究者都从理论探讨和实践教学上力图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与提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必须关注到,在最近20年的探索中,尤其是在所阅读到的动态性文献中,在具体到在哪一阶段从哪一方面对思维品质的哪一方面进行训练,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训练,训练的有效性能否得到验证时,研究者们往往莫衷一是。思维品质的训练与教学方式如何有效结合仍处于摸索和探究中。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时髦的、有待探究的舶来品,更多的时候是质疑权威、营造民主氛围,披着创新一词的外衣。人们有时候会无条件听命于权威,但是造成思维误区的因素并不仅仅在于人们的服从权威,还有别的很多因素。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并不在于一定要针对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论证。当我们评估自己的论证的时候,就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价值更多在于过程中对于思维过程自身的反思。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验研究的开展及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实验、刘静和的“现代小学教学实验”、邵瑞珍的“学与教”的研究、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包头师范学院讲师张国艳提出的“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和山东省教科所所长郭道胜主持的山东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思维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等人通过长达三十多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学思维”活动课程实践表明,思维型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激发课堂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这些研究中都力图寻找一条更有效的途径,一种更可操作的高中课堂范式,从而让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有效。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元认知能力,是对思维过程自身的思考。它是对前一种思维方式进行理性评估,对思维本身展开思考,考察自我或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和常规标准。在形象思维趋于成熟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的思维品质,让人可以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思考者。

也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维品质培养研究是有其实践应用价值的。我们正尝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构建新型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优化学生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内隐的知识结点。对已有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重组,监控自己思维的过程,构建出自我的知识网络。在课堂上,通过对自我和同伴知识网络异同的认知、反思和批判,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和严谨性,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美]Brooke Noel Moore,Richard Parker著.朱素梅译.《批判性思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2页。

②[加]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页。

③胥飞龙,阮志红.《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语文教学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第7期。

④李小平.《?校社会心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8-71页。

⑤[美]Richard Paul,Linda Elder著.侯玉波、姜佟琳译.《批判性思维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4-25页。

⑥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44页。

⑦钟启泉.《美国高中课程目标的界定??美国高中基础学科解析(之一)》.《全球教育展望》,2000年第1期。

⑧娄博生.《思维?阅读?写作》.《语文学习》,1979年第1期。

⑨王浩川.《思维品质的培养》.《安徽教育》,1983年第9期。

⑩林崇德.《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15-116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中语文网状拓扑式课堂教学研究》(编号:D/2015/02/316)阶段研究成果]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