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大名校最新排名一览表 附安徽所有本科大学排行榜
安徽十大名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下面小编整理了安徽高考的相关内容,供2024年考生参考。
一、安徽十大名校最新排名一览表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排名第8位
2、合肥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49位
3、安徽大学:全国排名第84位
4、安徽师范大学:全国排名第120位
5、安徽农业大学:全国排名第127位
6、安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第175位
7、安徽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178位
8、安徽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224位
9、安徽建筑大学:全国排名第230位
10、安徽财经大学:全国排名第240位
二、2024安徽所有本科大学排行榜
省内排名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1 | 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2 | 49 |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3 | 84 | 安徽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 | 120 | 安徽师范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 | 127 | 安徽农业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 | 175 | 安徽医科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7 | 178 | 安徽理工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8 | 224 | 安徽工业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9 | 230 | 安徽建筑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10 | 240 | 安徽财经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11 | 268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12 | 281 | 合肥学院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3 | 287 | 安徽工程大学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4 | 309 | 淮北师范大学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5 | 316 | 安庆师范大学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6 | 340 | 安徽科技学院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7 | 340 | 阜阳师范大学 | 区域知名大学 |
18 | 353 | 皖南医学院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9 | 353 | 合肥师范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0 | 357 | 滁州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1 | 357 | 蚌埠医学院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2 | 357 | 淮南师范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3 | 366 | 皖西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4 | 384 | 黄山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5 | 398 | 铜陵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6 | 437 | 巢湖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7 | 437 | 池州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8 | 452 | 宿州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29 | 482 | 蚌埠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30 | 516 | 亳州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31 | 516 | 安徽艺术学院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三、 安徽最好的大学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历史悠久,在1958年正式定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历经与安徽工学院、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合并重组,成为现如今综合实力强劲的高校。
合肥工业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数2269人,具有博士学位1410人,硕士学位66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五个,分别为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科数学基础课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等,不仅如此学校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重点实验室地2个等,教研设备完善。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该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该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将1928年4月在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作为建校开端。1958年,安徽大学以合肥大学、原安徽大学物理系为基础重建。在师资力量上,安徽大学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90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