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在夜宿山寺中时所作,诗的内容是写诗人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注音:
xī yáng dù xī lǐng ,qún hè shū yǐ míng 。
sōng yuè shēng yè liáng ,fēng quán mǎn qīng tīng 。
qiáo rén guī yù jìn ,yān niǎo qī chū dìng 。
zhī zǐ qī xiǔ lái ,gū qín hòu luó jìng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字词解释:
⑴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期:一作“待”。丁大:作者友人。名凤,排行老大,故称丁大,有才华而不得志。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
⑹烟鸟:雾霭中的归鸟。
⑺之子:这个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背景:
此诗写作年代待考,其背景是这样的: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丁凤)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出庙等候他,并作此诗记其事。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诗人挥洒自如,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将暮色之时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全诗诗中有画,盛富美感,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有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后世评价:
1.《王孟诗评》:此诗愈淡愈浓、景物满眼,而清淡之趣更浮动,非寂寞者。
2.《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曰:“生”、“满”二字静中含动,“尽”、“定”二字动中得静,禅语妙思。伯敬谓“尽”宇不如用“稀”字,那知“尽”字得暮宿真境。
3.《唐诗摘钞》:与王右丞《过香积寺》作几不相上下,但王作调平时较浑,此作调高而语过峭,此处微输一筹。
4.《唐贤三昧集笺注》:三、 四使人生尘外之想。幽绝。
5.《唐诗别裁》:山水清音,悠然自远,末二句见“不至”意。
6.《茧斋诗谈》:不做作清态,正是天真烂漫。
7.《唐贤清雅集》:清秀彻骨,是襄阳独得处。
8.《王?运手批唐诗选》:常语清妙。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小书童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个人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原文】: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注音:
xī yáng dù xī lǐng ,qún hè shū yǐ míng 。
sōng yuè shēng yè liáng ,fēng quán mǎn qīng tīng 。
qiáo rén guī yù jìn ,yān niǎo qī chū dìng 。
zhī zǐ qī xiǔ lái ,gū qín hòu luó jìng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字词解释:
⑴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期:一作“待”。丁大:作者友人。名凤,排行老大,故称丁大,有才华而不得志。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
⑹烟鸟:雾霭中的归鸟。
⑺之子:这个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背景:
此诗写作年代待考,其背景是这样的: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丁凤)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出庙等候他,并作此诗记其事。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诗人挥洒自如,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将暮色之时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全诗诗中有画,盛富美感,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有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后世评价:
1.《王孟诗评》:此诗愈淡愈浓、景物满眼,而清淡之趣更浮动,非寂寞者。
2.《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曰:“生”、“满”二字静中含动,“尽”、“定”二字动中得静,禅语妙思。伯敬谓“尽”宇不如用“稀”字,那知“尽”字得暮宿真境。
3.《唐诗摘钞》:与王右丞《过香积寺》作几不相上下,但王作调平时较浑,此作调高而语过峭,此处微输一筹。
4.《唐贤三昧集笺注》:三、 四使人生尘外之想。幽绝。
5.《唐诗别裁》:山水清音,悠然自远,末二句见“不至”意。
6.《茧斋诗谈》:不做作清态,正是天真烂漫。
7.《唐贤清雅集》:清秀彻骨,是襄阳独得处。
8.《王?运手批唐诗选》:常语清妙。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小书童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个人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