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政策改革 > 正文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三大议程

更新时间:上大学网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日开幕 三大议程备受瞩目

  备受瞩目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日在京开幕。为期四天的这次全会主要有三大议程,一是*代表中央政治局述职;二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描绘法治中国新图景;三是将通过有关中央委员会的组织人事事项。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会议决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召开。会议决定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请四中全会审议。

京西宾馆外秩序井然

  记者19日下午在四中全会召开地京西宾馆周围看到,虽然雾霾较重,但交通秩序井然,有警车停在宾馆墙外,警察及交警往来巡逻,并无紧张气氛。

  出席本次全会的除了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之外,中央纪委常委及不是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委成员的省部级单位正职,将列席会议。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主要有三部分。

  一、听取和讨论*受中央政治局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对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党风廉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工作作出评价。

审议依法治国纲领文件

  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主题就是依法治国,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是未来中国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9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实际上已经为四中全会有关依法治国的部署,奠定了基调,也是《决定》的总体框架。

  三、四中全会还将对多位腐败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做出正式的组织处理,撤销他们在中央委员会的职务。除了早已落马的蒋洁敏、李东生、李春城、王永春之外,去年还曾出席三中全会的中央候补委员万庆良,也不会出现在本次全会。这五人已经由中央纪委常委会报请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将按照党章在四中全会正式予以追认,将中央委员会中的害群之马清理出队。而出缺的两个中央委员名额将由排名前两位的中央候补委员递补。

法治成为治国基本方式

  据中新社十九日消息:中共历次四中全会多聚焦于党风建设,而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则落脚于依法治国,以此作为全会主题,在中共党史上尚属首次。

  有分析指出,选择这一主题反映出执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这是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个必然要求,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重大改革应于法有据

  12月4日,刚刚履新20天的*出席中国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重申了十八大报告的定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纵观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近两年来在重大场合的种种宣示和所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四中全会推进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可窥见一斑。

  依法治国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相信在这次四中全会上会对此有进一步的论述;全会之后,中共会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

  依法治国要依法改革。初,*在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时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并要求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会之后,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深入推进改革,科学立法、修法、执法,解答“凡属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这个时代命题,也令国人期待。

  依法治国要依法施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对高压反腐,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制度限制公权力,实现权力入笼。相信在此次全会上,决策者都将会提出更为具体有效举措。

  依法治国还要“礼法合治”。相信四中全会?力提升官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将力倡全社会加强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法治精神,尊重法律权威,弘扬包括“法治”在内的*。正如*近来在多个场合所呼吁的,发扬协商民主,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文素养,吸取中国古代“礼法合治”治理经验,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兴的正能量。

行宪60载 从人治到法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陆续颁布施行婚姻法、土地法和工会法。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获得通过,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然而法治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党内不少人视法治的提法为禁区”,曾亲身参与并见证新中国法治史众多重大事件的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回忆。

  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到了1997年,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确定为*的重要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中共中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

  截至这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43部现行有效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80多件现行有效行政法规。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加上其他立法确认的具有法律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近些年来依法治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红头文件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现象依然存在;更有甚者,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破坏法治,以个人意志代替党纪国法。

  “这些问题使人们对法律的崇尚、敬畏之心明显弱化,选择性守法、选择性执法在一些地方已成普遍现象。”一位司法界的资深人士说。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体现出中共把法治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人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法治进步外企“生意经”失灵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的现代化是‘以法制国’,而非‘依法治国’,所以关系和个人势力范围是最重要的。”

  “在中国,获得许可证和批准的艺术就在于告诉政府它想听到的一切,而在获得允许后就可以为所欲为。在中国,你总可以绕着体制走。”

  这些是《华尔街日版》前驻中国首席记者麦格雷戈2005年出版的畅销书《十亿消费者》总结出的“来自中国商战第一线经验”中的几条,一度被不少想来中国市场“淘金”的外企奉为在华经商办事的“圣经”。然而,随?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的健全,这些曾被奉若神明的金科玉律最近几年却变得越来越不管用了。一些外企高管私下表示,现在的中国市场已然不是曾经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外企的法外之地。

  一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此指明方向,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四中全会将为这一原则穿上“法治的铠甲”。

  中共掀起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十八大以来,已有50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观察家认为,四中全会的重要任务就是用法治的办法使反腐制度化,祛除腐败的土壤。

  除了腐败不再管用、腐败必得严惩之外,外企将获得的另一重大利好是简政放权和负面清单有望以法律的形式得到进一步明确。前者将减少暗箱操作、降低商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后者则意味?,像国内民营资本一样,外资在中国可以用备案制的方式,投资法律明令禁止项目之外的所有领域。

  在中国拥有最多审批权力的部门国家发改委担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的张燕生说,四中全会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有望以法的形式得以明确,简政放权将触及更多更实的审批权力,负面清单也将变成一个常规性的制度。

  张燕生说,作为中国市场上的“优等生”,在即将迎来法治经济建设所带来的种种利好的同时,外企也应为中国企业做好榜样。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